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湖北人淘金 23年我在哈尔滨抹灰的日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11:15 生活报

  本报记者 王虹

  来哈的孝感农民工都是几十人一组,百余人一队,组织和带领他们来干活的人被称为“带队的”,就是“工头”。四万多农民工中,“带队的”数不胜数。贺中明就是其中的一个。

  驼色衬衫、深色羊毛衫、黑夹克、白手套、红色安全帽,虽然跟工地上的人一样,满脸的灰、满身的土,但整齐的穿戴和缜密、有条理的思维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精明细心、做事稳妥的男人。

  从力工干起

  “我今年44岁,来哈尔滨23年了。”贺中明还没坐下,就自报家门。

  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他的“工龄”还是让记者有些意外。可他却淡淡地说,在哈市,像他这样的人很多,有的比他来得时间还要长。

  “我家是孝感市云梦县的,家里有一个弟弟、一个姐姐、两个妹妹,全家七口人。我一个叔伯哥哥1981年到东北打过工,1982年4月他把我带到了牡丹江一个建筑工地。”

  贺中明说,那时的火车票是36元钱,他们是先到北京,然后从北京倒车到的牡丹江,下车后又倒了好几天车才到建筑工地。当时天还冷,工地没开工,他们歇了几天。

  “第一天开工,我四点多起的床,看什么都新鲜,兴奋得也不知道累。”贺中明对当年刚到工地的情景记忆犹新。“由于我还不会抹灰,所以在工地只能当力工,每天早上三四点钟起床,在技工开工前,我们要把料给备好。当力工的需要有力气,脑袋还得灵活,速度还要快,不然你抢不上料,就供不上趟,上面就得误工了。”贺中明边说边得意地笑了:“抹灰这活儿需要有人给你点拨,那时上午的料备得差不多了,我就上楼去找师傅,给师傅提着灰,看人家咋干。师傅抽口烟休息的时候,就让我拿着抹子上去抹抹试试,如果抹得不好,师傅再给修。刚开始干,两个手协调得不是很好,抹的力度也掌握不好,不时就会有灰掉到手上,虽然干活时戴着手套,可还是会被烧到。”贺中明说,吃中午饭时,当力工的要比技工吃得快,得赶紧吃完再去把下午的料给备出来,不提前是不行的。备完料,下午再去跟师傅学手艺。

  “离家的第一年,想家啊,那时没有电话,只能写信。我就天天在心里数日子,计算着家里信快到的时间。”贺中明说:“由于我学得用心,手艺长进很快。当时正好赶上工地上的师傅都回家了,为了赶工期,老板让我们这些学得已经可以的人直接‘上岗’了。”

  贺师傅说,第一年他带回家1000元钱,当时觉得已经不少了。

  多高质量的活儿都能拿下来

  1983年,贺中明来到了哈尔滨。

  “当时的哈尔滨火车站没有这么大,站前广场也没这么宽敞,市区里多数都是平房,难得看见一幢楼。我那时在别人的队里抹灰,当时住在哈市动力区和平路,附近好像有一个跳伞的地方。来哈尔滨后抹的第一幢楼在动力区,是某银行的一个五层楼。”贺中明说,抹灰这个活儿对温度、可见度要求比较高,那时候他每天五点钟起床,洗漱吃饭后就开始抹灰,一直干到下午四五点钟,在室内打地面时要连夜干。这么多年,他干过的最高的楼是24层,里外都要抹,还要贴砖。当记者问他辛不辛苦时,贺中明淡笑着说:“不怎么辛苦,咱们就是干这个的嘛。再说了,挣钱哪有不辛苦的。”

  “从1985年起,我开始在别人的队里当‘带班’,管理着一个队几十个人,比一般的技工多挣些钱,一年能带回家两三千元钱了。1987年、1988年时,我的手艺已经很纯熟了。多年干活儿我也结识了一些人,1988年时就开始自己在外面接活儿,自己组织人,成了一个‘带队的’。最多时,我带过一百多人的队。”贺中明开心地笑着说:“当‘带队的’就不比原来自己在别人的队里打工了,要操心的事很多,但也很有成就感。”

  贺中明点着烟吸了一口,在烟雾渐渐散开后,他一字一板地说:“刚来哈尔滨时,我们经常受欺负,甚至还挨过打。我带队以后,有一次在工地上无故地被干水暖的人打了。当时我带的那些人都要往上冲,被我制止了。我们人多,如果打起来,对方肯定会吃亏。我平时总是告诉我带出来的人,千万不要跟人打仗,有什么事儿由我去跟公司协调。出来打工,挣钱多少不是最重要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我包活儿,一个是保质量,多高质量要求的活儿我都能拿下来。再一个是,我带出来的人,不能让他们出任何事,我不能让回家时少一个人。”贺中明说这番话时,脸上没有笑容,眼睛里是严肃和凝重。

  一家三口在工地住10年

  贺中明1984年初结婚,当年年底大儿子出生。1988年,二儿子出生。1989年,爱人带着一岁多的二儿子来到了哈尔滨。

  “当时我已经自己带队了,虽然我们三口人有单独的住处,但也是吃住在工地。我爱人开始时在工地帮忙做饭,后来就专心照顾我和孩子的生活。我们三口人在工地住了将近十年,二儿子上幼儿园和刚上小学时我们都住在工地。”贺中明说,那时二儿子回来写作业就坐在小板凳上,屋里的光线非常不好。1989年,他在工地外租了一套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一家人才算过上正常的生活。“后来我把大儿子也接到了哈尔滨。当时他在老家上到二年级了,门门功课都不及格。接到哈市后,他上三年级,就一年,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已是数一数二的,还当上了学习委员。”说到这些,贺中明的声调明显提高了,话语中充满了自豪:“我大儿子说了,我爸爸那时打工那么辛苦,但没有放松对我们哥俩的教育,我能有今天,非常感谢我爸。”

  贺中明说,因为他们没有哈市户口,孩子在哈市上学要交“借读费”。当时他一个好哥们的爱人在哈市南岗区一个小学当老师,他就让两个孩子在那个校上了学。两个孩子读完小学,他总共交了七千多元钱。两个孩子小学毕业后,先后回到了老家。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受教育环境,贺中明在县城花十万元买了房子。

  “这么多年辛苦,我非常自豪的有两点,一是没让孩子们饿着,二是供孩子们读书。两个孩子也非常懂事,知道上进。大儿子前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湖北大学,学习材料物理,毕业后准备考研究生。两个儿子都不准备‘继承父业’,我也不打算让他们再受我受过的苦累。前两天他妈来电话说,大儿子在学校要入党了。”说着说着,贺中明又笑了。

  黑龙江的哥们够意思

  这么多年闯荡哈尔滨,贺中明也交了不少铁哥们。“东北人豪爽,讲义气。跟你好,就能把心掏给你。”贺东明说,最让他难忘的有两个哥们。

  “今年近五十岁的常大哥在电暖厂上班,是那年我在哈尔滨市总工会盖房时认识的。那时,常大哥家就住在我们干活的工地附近,他和他的老母亲总从我们那里路过,一来二去就认识了。这些年,每逢年节,我都会去常大哥家坐坐看看。今年快过春节时,我们说好了,常大哥和他的老母亲跟我一同回湖北过年,连票都给他们买好了。后来,因老母去世,这一计划没能成行。”说起这事,贺中明感到很遗憾。

  正聊着,一阵“吉祥三宝”的手机彩铃声响起。因为室内信号不好,贺中明走到外面去接电话了。

  “这是我另外一个铁哥们打来的。”转身回来时,他喜不自胜地告诉记者。“这个姓李的哥们是市建一公司的,当年我们在一个工地上合作过一回,从那以后就没合作过。就凭着彼此的人品,我们成了好朋友。他刚才来电话,说给我包包子了,让我把同屋的都叫上,去他家吃。”贺中明边说,边兴奋地呵呵笑了。

  “要说这个哥们,对我可真是‘铁’。干我们这行的,公司拖欠工资是挺普遍的事。公司不给我钱,我就没法给工人开工资。最困难时,这个哥们四五万元地给我拿。我今年是乘第一趟农民工专列到哈的,钱带得不够,他二话没说,又给我拿了五万元。他对我可真是没说的,我也真是感激得不知怎么说才好。”贺中明说。

  最初理想是

  做个好裁缝

  “我会做衣服,做得还挺不错呢。”当记者问贺中明,如果当时不是因为生活所迫出来抹灰,他这辈子想干什么时,他说出的话又让人吃了一惊。

  当年贺中明攒了点儿钱,想让当大队会计的姐夫给买辆自行车。可没想到,姐夫给家里买了台缝纫机。见家里的弟弟妹妹都不学,贺中明想,机器白放着也是浪费,于是他自己学起了裁剪。

  “那是1980年的事,我的师傅姓聂,当年只有三十多岁。那时,在我们那个地方,没有男的学这个,少数去学的男人,不是手有残疾,就是腿脚不太方便的。我学了两个多月就开始在家给别人做衣服了,连裁带做。没多久,我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了。”贺中明得意地说:“我媳妇就是学裁剪时认识的,她当时也跟聂师傅学。我那时想,我将来要干这一行,就要找一个会做衣服的媳妇,两个人可以一起干。处对象以后,丈母娘希望我能学做木匠,可是当时没人教,后来就学了瓦匠。”

  儿子说

  要给我买辆车

  这次来哈尔滨后,贺中明先把自己的家搬了。他说原来租住的是一楼,光线不好。前几天,他在顾乡租了个房子,离干活的世贸滨江新城工地也近一些。平时他坐车到公路大桥,乘88路车到江北的世纪花园,再到工地。

  “今天早上我是打车来的,因为要开会,时间来不及了。平时七点多钟到,下班后回家,这里由我弟弟带队。”贺中明说,后来,他把小自己两岁的弟弟也从老家带了出来,现在哥俩一起干。弟媳在老家带孩子、种地。现在,像他们哥俩这样的孝感农民工很多。

  当记者问贺中明,二十多年来,他大概干过多少个工地,抹过多少个楼时,他沉思片刻后笑着说:“我干过红旗小区57栋、58栋、红旗示范新区9号楼、哈师大图书馆、宣西小区76号楼、金源花园……太多了,数不过来了。”

  贺中明说:“现在两个儿子还在求学,我还得再干几年。等孩子们都走向社会,工作了,成家了,不用我管了,我就不干了,回老家去。”

  “我大儿子跟我说,爸,等以后我有钱了,给你买辆车。”贺中明又得意地笑了。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