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池莉的“生活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11:32 南方日报

  “外面的池莉都不是一个完全的我,完全的我只在我自己的灵魂里”

  池莉的“生活秀”

  核心提示

  最近,关于著名作家池莉的消息骤然增多:新版《池莉文集》昨日面世,新散文集《熬至滴水成珠》月底上架,读者见见面会本月20日刚在武汉大学举行,池莉书友会即将成立……池莉却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和以前一样不喧哗炒作、不接受电视采访、、不新书发布与作品研讨,甚至还停用了电话,埋头写新作。由于一贯的低调作风和轻微的避世倾向,很多人认为池莉只会”死写文章”,而而忽略了她立体、丰盈的现实生活。

  背景

  去年一年,池莉一直忙于新版文集的修订工作。这套初版于1995年的《池莉文集》,以近十万套的发行量成为近年来最畅销的作家文集之一。”十年过去了,初版的纸形都已过时,加上那时太年轻、太激动,根本没来得及细看校样,文本中出现了多处印刷、校对的错误以及笔误,对此我一直耿耿于怀,感觉愧对读者。”池莉说,”现在江苏文艺出版社决定重新出版这套文集,我想这是个完善文集的好机会。”

  新版《池莉文集》由池莉亲手编选而成,她的修订不仅是简单的校错,而且对文本中有些表述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修改,比如《不谈爱情》中有关年龄与职业的误写、《预谋杀人》中的历史时间与季节描写不相符等。新版文集分中篇小说卷、短篇小说卷、长篇小说卷和散文卷,这次出版的是中篇小说卷六册,除了原来的作品外,还收入了《看麦娘》、《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等多篇新作。

  另一本新书《熬至滴水成珠》,精选了池莉近5年的散文随笔,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虽然这本书目前还在印刷之中,池莉已经一反常态地在自己的博客上做起了”广告”:由于我坚持想要一本精致美丽的书,便放弃了对出版社的任何要求。可喜近日开印,相信将会是一本好纸张,好插图,好封面,典雅大方之精装书,且有塑封。

  从她贴出来的一些章节可以看出,这本书以极其抒情的笔调描绘了缠绕着她的各种情感,尤其是与”爱人”之间的深情:他仅凭呼吸的变化就知道我醒了,或者他并没有凭借什么。

  许多网友在留言中提出这样的疑问:什么样的女人才能够拥有这样至真至纯的爱情?什么样的生活使池莉在写《来来往往》、《生活秀》等现实题材小说的同时,又能收获这么多童话般绝美的散文?

  池莉简介

  1957年生于湖北,毕业于冶金医学院和武汉大学中文系。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现为武汉市文联主席,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池莉文集》(七卷),小说《来来往往》、《小姐你早》、《有了快感你就喊》等,散文作品《怎么爱你也不够》、《老武汉》等,作品集《生活秀》、《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等。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红河文学奖、小说选刊奖等50多个奖项。多部小说被改编为影视作品,有各种文字译本。

  访谈

  1

  作家池莉——

  天生就喜欢写作

  记者(以下简称记):从一个10多岁的热爱文学的小姑娘到武汉市文联主席、著名作家,30多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自己的写作,你有什么感受?

  池莉(以下简称池):我天生就喜欢写作,本来就是要当作家。至于其他职务和名声,都是身外之物。严格地说,我觉得自己从来都是江湖之外的江湖人。因为最初我就是独往独来,现在也还是独往独来。

  记:独往独来?你有一个原则——不写剧本,是担心创作的独立性受到影响吗?

  池:对,我不写剧本是因为我不喜欢参与集体创作。我酷爱个人创作,没有心思顾及其他。

  记:在个人创作上,许多作家的写作目标往往很宏大,或想记录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或想反映一代人甚至整个人类的精神困境。你有没有给自己定什么写作目标?

  池:我的目标是争取写好每一个字。我希望自己的思想和文字在不断修养和进步,并且体现在作品上。记录了什么反映了什么,那是读者看了作家的字以后发出的评论,作家自己说等于痴人说梦。

  记:但是现在的作家似乎习惯了直接对自己的作品发表意见,比如余华就对他的《兄弟》很满意,不接受任何批评,而以谢有顺、李敬泽为代表的20多位文学批评家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普遍不高。这场争论虽然没有什么结果,但作家和批评家“和平共处”的局面似乎逐渐被打破,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池:争论总是有益的。吵架也总是有趣的。一切也都是会过去的。

  2

  人大代表池莉——

  在旅行中考察

  记:前段时间出现了“假池莉签名售伪书”事件,看来不法书商已经越来越猖狂。你曾在两会上呼吁修订《著作权法》,假书、伪书的泛滥似乎成了一个让作家们很头疼的问题。

  池:谈到法律与执法,头疼的问题多着呢!还不知道要头疼到什么时候呢!

  记:在今年的两会上,你的提案是关注和解决城市贫困人群的问题,你有许多作品也反映了这个人群的生活,因此有人把你看成这个群体的代言人,你在写作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意识?

  池:我哪里有这个资格?我的小说写的是世情百态千古人心,希望可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可不敢指望小说是投枪和匕首。

  记: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你是一个“生活”作家,又喜欢过自己安静的生活,甚至有人说你有“避世”倾向,这跟你人大代表的身份很难联系起来。

  池:的确。我喜欢个人安静隐秘的日子,极其不喜欢更不善于热闹社交。不过这跟我全国人大代表的职务没有什么关系。平时所有的旅行都包含着我有意识的考察。

  3

  行者池莉——

  观察人心与社会

  记:说到旅行,你曾说自己一年里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行走的路上。这是怎样一种状态?

  池:很简单。背一只行囊,买一张票,到处走走看看啊。当然,三分之一的旅行中也包括了国外的邀请,主要是出版和讲学。

  记:走过那么多地方,大部分在你笔下都有所体现,你的行走和一般人的旅游不同,关注的不是风景。比如在《上海的现实主义》中,你写的是这座城市的性格。

  池:对。一般说来,旅游就是看风景名胜,主要是拍照留念。我的行走主要是观察人心状态与社会状态,通过各种客观场合,各种言谈举止,写下笔记。

  记:这样的行走对于你的写作有什么意义?

  池:农民下种之前要耕地耙地肥地养地,我的行走就是耕耙肥养,然后把自己的思想种下去。

  4

  女人池莉——

  我并不反对婚姻

  记:你曾提出“我们是否应该结婚”的质疑,认为婚姻这种形式不合理,为什么?

  池:我并没有反对婚姻形式。我认为“我们愿意白头到老是因为我们相爱,而不仅仅是因为婚姻。”

  记:好些人和你持相同的看法,但他们认为实施起来有困难,认为你提出的替代婚姻的形式——“有礼貌的联盟”和“专业管理公司”等不太现实。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池:想想啊!我在文章的最后不是说明了吗?想想问题总归不错。所有的问题都是探讨,都是思考,都是审美,没有最后的结果。

  记:你在一篇回忆散文中写到大学时候结婚的事,读来感觉当时的你很无奈甚至有些悲壮,只是为了拥有一个自己的空间而受了许多不白之冤,只能靠结婚来解决。

  池:是啊!我们这代人的结婚,很多是为住房,为户口,为调动等等。十分悲哀。

  5

  收藏家池莉——

  对瓷器经常看走眼

  记:听说你迷上收藏也和迷上足球一样偶然?

  池:哪里谈得上迷呀!早有我自己的博客,就不会生出这么多夸张的词语了。我仅仅就是乐意把好看的东西留下来,而已。比如顺手剪下好看的邮票,放在一起。比如顺手买下好看的瓷器,摆在那儿。也不偶然,我小时候弄到的一本1956年版的《唐诗三百首》,现在里头还夹着小时候喜欢的剪纸书签呢。

  记:还听说你买瓷器的时候很少看走眼,但买其他古董就常常受骗上当。

  池:错了。我对瓷器经常看走眼。好在我不是收藏古董,是喜欢好看的瓷器。

  记:只要是好看的你就收藏,这种“不问真假”的态度与一般的古董收藏者不同。

  池:是啊,我几乎没有古董。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在《芳草》杂志当编辑,去鄂西山区辅导业余作者。在巴东小镇的土产门市部发现一只大花盆,景德镇瓷器,有托盘的,绘的是亭台山水,布局均匀灵巧,手法微妙。问一问,却是进货许多年,小镇无人购买。我大喜。五元钱买了。一路舟楫劳顿扛回来。我想这是对美的冲动,却谈不上古董收藏。

  6

  影迷池莉——

  只看国外的片子

  记:在很多文章中,你提到自己看过的电影,有没有最喜欢的导演或演员,偏爱哪一类型的电影?

  池:我只看国外的片子,没有明显偏爱,好的都喜欢。中国电影除了改革开放之初有几个好一点,现在的电影没办法看,当然也许有好的被我漏掉了。

  记:由你自己的小说改编的电影也不看吗?在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后,许多作家认为没能保留原著的精神,“惨不忍睹”。对此,你似乎很豁达,不太在意。

  池:我不是豁达,我是有现代法律意识。人要公平,你既然出卖了改编权,权利就是买方的;谁会花钱买东西去糟蹋?谁不想把片子拍好,挣钱又获奖?动机都是好的,对于小说的理解都是会不同的,结果都是各种因素影响的。这还不明白啊?作家总怕影视改编者“糟蹋”,很简单,你不让他糟蹋就是了。不卖!

  记:是啊,所以有些作家就不卖了,自己当导演自己拍,比如朱文、韩东、马原等纷纷“触电”,朱文还获了国际大奖。作为跟影视结缘最早的作家之一,你有没有这个方面的打算?

  池: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想过,也不准备想。

  7

  博客池莉——

  博客就是我的工具

  记:你放在博客上发的第一篇文章是一个“打假”公告,列出了几本伪书的名字,然后是一些自己的文章,后来还贴了独门菜谱,你好像越来越享受博客了。

  池:博客就是我的工具。还没有开博就想到要用它公布真书、假书和自己的言论观点。开博对我的生活影响,就好比多开了几个邮局:从此我收到的读者来信多了许多。我不是在写博客日记。我放进博客的文章几乎都是发表过的,有的已经出书,有的正在出书。只不过发表的刊物天南海北,想必现在的读者也没有时间读那么多刊物,因此放进去,提供给想读而没有读过的人,同时也算我拥有一个新浪硬盘。我怎么没有感觉到有享受呢?你总不能把邮局和报纸当做享受吧?我的博客不就是快递邮局和更客观的报纸吗?

  记:刚在你的博客上看到一个网友根据你的文章总结的“池莉同志六大特点”,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补充,相当热闹。你如何看待网友们对你的种种评价?

  池:这些都属于读者来信。多年来我都不怎么回复读者来信。读一读,会心一笑。作品和人品,读者完全可以见仁见智。外面的池莉都不是一个完全的我,完全的我只在我自己的灵魂里。

  记:听说江苏文艺出版社正在和你商量,成立一个“池莉书友会”,能不能透露一下具体情况?

  池:这件事情出版社正在策划,我的意见只有一条:如果要成立,绝对不能收费。我的许多读者都深深地感动着我,他们跟着我阅读了20年。

  8

  球迷池莉——

  我更喜欢足球天才

  记:你爱看足球,在文艺界是出了名的。还记得第一次看足球的情形吗?听说你看了那场比赛后一下子就迷上了足球,特别突然。

  池:谈不上迷,只是喜欢。也谈不上突然,早就在看。没有具体的第一次,看足球又不是结婚。早年我还在医学院,进出老师办公室的时候,如果电视机里头在踢球,就会看几眼。慢慢熟悉了,看的时间就长一些了,以后就看整场球了。

  记:你的一句“我看足球,其实是在看踢足球的男人”语出惊人,不少人都在引用和猜测它的具体含义,他们认为作家池莉说这句话必有什么深意。

  池:男人!还不具体吗?男人就是男人,还有什么含义吗?

  记:有报道说你很喜欢巴乔和小罗,因为前者眼神忧郁,后者是足球天才,是这样的吗?还喜欢哪些踢足球的男人?

  池:我写过巴乔但是并不等于我迷他,我还是更喜欢足球天才。小罗以及后来新人辈出的天才,我都喜欢。

  记:“池莉对足球的理解融入了对人生的精辟见解,准确而生动。她的足球散文也如球场看台上的人浪,呈现出排山倒海般的澎湃和汹涌。”对于这段评价,“孩子他爸”很得意,说是他把足球带入了你的生活。你怎么看自己写的球评?

  池:写球评是被迫的,朋友急着做版,我无非就是帮个忙而已。我更愿意享受看球,什么也不写。严格地说,不是人把我带入足球的,是足球本身。

  记:看了这么多年球,它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池:意味着生活中总会有单纯快乐和傻笑。

  9

  母亲池莉——

  正在为女儿“腐朽”

  记:有人说你是个好母亲,“在池莉的生命中,小说是第一位的,但如果为了女儿,她可以随时搁下小说。”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池:完全同意。小说是我自己的生命,为了女儿,我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

  记:听说你为了带孩子曾封笔3年,你还说“如果她的盛开需要肥沃的土壤,那么我情愿腐朽在她的根下”。现在你的女儿在国外读书,你们母女如何排解思念之苦?

  池:我现在正在为她“腐朽”啊!女儿自己考上了学校,自己背着行囊千里求学,我惟有全力支持她。感谢网络电话,感谢欧美电话公司,他们极其便宜的话费,使得我可以经常和女儿慢慢聊天,比她在家还聊得多。

  记:你在培养孩子上基本“放任自流”,似乎很轻松,但后来你却说“中国教育使我们母女经受了难以想象的考验”。

  池:这是一个严重的话题。我是坚持了“放任自流”,可我一个人要变成孩子的社会环境和各科老师包括心理老师;孩子渐渐长大,她也懂得了要和我一起撑起我们的天空。我们的我行我素要面对各种考试、排名、竞争,各种灌输和教育,各种压力和压抑,各种霸道和冷酷——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可以想象的。我会就此写一本书的,接着《怎么爱你也不够》写下来。

  10

  书痴池莉——

  阅读和写作好比饭与菜

  记:你说自己最敬畏“闲书”,读真正的闲书会觉得心里“爽快通透”。

  池:这实在是阅读的好感觉,好比从前的穷孩子喝了一碗老母鸡汤。阅读闲书,自己也松散娴静,常常只是欣赏文章,连作者姓甚名谁也不会刻意去记住,日后时而冒出来,时而又忘记得干净了,连卖弄的想头都不要存有了。

  记:最近你在读什么书?有没有好书向读者推荐?

  池:我年初在报纸上推荐了英国哲学家以赛亚·柏林的书,现在还推荐。他的书是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完美结合,读了人就会变聪明一些。我喜欢读这样的好书。有阅读诱惑力,又有文采,又有思想。

  记:你的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是怎样的?

  池:它们是我的同一种生活,好比饭与菜。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陈祥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