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阅读危机”本质是“功利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10:20 上海青年报

  □林金芳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于去年年底开始组织进行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近日,此次调查的初步结果正式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与此同时,网络阅读率大幅增长。

  我们陷入了“阅读危机”吗?早在今年三月份,全国政协委员席殊就曾呼吁,必须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当前的“阅读危机”。他甚至建议,将2007年定为全民阅读年,以政府之力推动全民阅读运动。席殊,以“席殊书屋”名闻天下,要是没人看书了,恐怕席殊的书店是开不下去了。席殊这番言论的背后,体现出出版行业前所未有的产业危机。

  这些年来,虽然各种调查表明“阅读率”在下降,但同时,并没有数据表明,我国的出版业正在走向萧条。虽然诗歌、散文、小说等所谓纯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辉煌不再,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专业书籍的丰富,出版市场已经越来越细化。到新华书店去看一看就知道,先前清一色的文史哲橱柜,如今已被考试拿证、企业管理、做人处世等挤到了狭小的角落;大街小巷,更是不乏医药、建筑等专业书店,这里面的书不但贵,而且还不打折。

  应该怎么理解“阅读危机”?这种危机,在我看来,其实并不是人们不“读书”了,而是现在“读书”越来越专业化、功利化。有学者指出,中国现代化的最大陷阱,是人文精神的沦丧。读书的工具性急剧增强所带来的危机,是一种人文精神的缺失和终极价值的衰落。

  “阅读危机”,其实是一种“功利危机”。这种“功利性”,除了读书的“工具性”增强之外,还有一个极端,就是阅读的“消费主义”。这是一个“读图”的时代。视觉的冲击让人们产生了思考的惰性,许多人不愿再去花费精力去理解语句的内在逻辑和深层意蕴,而只在乎这能不能带来快感,讲究的是娱乐,是解构,是直白的表露。一个不愿接受文字的人,用留美学者薛涌的话说,他接受信息也往往是被动的、缺乏分析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