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网络文明七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11:57 东北新闻网

  生活在当今时代真是幸事。由于网络的出现,更加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也得到更进一步的彰显。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不文明、不道德现象也借助网络沉渣泛起,败坏着社会风气,侵蚀着人们的心灵。历史让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沉重和不文明,中国人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渴望被尊重,渴望一个安定团结、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文明办网倡议书》引起社会如此强烈关注并得到积极的响应与支持,应是国家、社会和公民呼唤文明的必然选择。

  一、网络游戏与网络文明

  做为人们工作生活之外的补充,网络游戏自有其存在的必要,但网络游戏最致命的杀手锏却是暴力与性,以最大程度地激发玩者的原始欲望。一些网络游戏把玩者置身为虚拟世界的暴力英雄的代表,游戏的目的是获胜或者赢得物质奖励,或者满足游戏者取得权力的欲望,游戏世界成的对抗性的狂欢世界,通过对等级地位、特权的悬置让玩者得到心理的某种满足。游戏中的暴力再辅之以性的载体更加充分地调动起身体的欲望,进入新一轮的拼杀之中。过度沉溺游戏容易使人产生幻觉,反应迟钝,会产生愈来愈强烈的心理依赖和反复体验的渴望,类似吸毒的成瘾特征。玩网络游戏时大脑处于高度亢奋状态,一旦停止游戏就感到疲劳异常,出现视觉昏花甚至神经衰弱,暂时性失明。欲望的过度压制与失禁都会导致现实的身体的种种问题。网络游戏即划定了这样一种虚拟的范围,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当超我(既社会认可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观)不能很好的驾驭本我(个体自私的部分,与满足个人欲望有关)而使本我取得主体地位,就会导致现实中自我(现实中表现出来的那部分)的失常,失陷于其中,出现上述症状也不足为怪了。

  游戏在网络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接近一种商业,精明的商家抓住了游戏者的弱点,利用暴力和性为卖点更方便地实施其商业运作,一次次游戏升级更是变着法将游戏者不断往里套,新版游戏令人应接不暇,而由此衍生出的网络游戏文化也在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上玩游戏的孩子一张口就是我杀了你,我怎么怎么样你。不管相信与否,这种影响使越来越多的人把网络游戏搬到现实生活中,迷失了自我以及侵蚀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的关键并不是网络游戏怎样,而是我们怎么了?所以适时提倡文明上网,文明办网是当务之急,商家与个人合力打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精神家园,提高公众对于网络的认识,以网络游戏为鉴。

  二、网络聊天与网络文明

  "静静的按下电源,屏幕的色彩越来越亮,在虚拟的城市找一个让心灵休息的地方。塑胶的键盘发誓,机器的声音温柔呼吸,抛弃了不完美的肉身,越出现实的天窗……调整的连线传送思想,跳跃的文字透露愿望,安慰的话比亲密拥抱,仿佛更真实的触感……"王菲在《光之翼》中慵懒的歌声诠释的似乎就是一个潜藏在网络世界中每一个形象的个体的"我"。

  现实中的我们习惯于在公众场合收藏起郁闷、空虚甚至卑微,而喜欢囿于个人狭窄的天地或孤芳自赏,或黯然神伤,感叹时光无情的流逝,感叹现实生活的竞争残酷。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冷淡都无法在貌似亲和热烈的人际交往中弥和,于是我们躲进网络并在其中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狂热,与陌生人有时似乎也有许多话要说。在QQ上不知疲倦地挥霍精力,手指飞舞,从容神聊,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的不足,强烈地渲染自身魅力,急切的渴望了解另一个同样戴着面具的自己。弗洛伊德也把聊天作为治疗手段,使人放松并无所顾忌地吐露心声,卸下沉重压力,一旦无聊就会有聊。网络技术带来新的媒介环境,也刺激了人们聊天的需求。聊天语言丰富多彩,辅助聊天的符号、图像、色彩及至音频、视频齐上阵,增添了过程的乐趣和快感。一些平日里沉默寡言的人可以在聊天室中神采飞扬,左右逢源侃侃而谈。网上聊天这个有形的面具下人们内心的隐秘和表现欲望会涌动蹿升,扮演不同的角色游走于各个陌生人之间,虚虚实实,有坦诚的告白也有恶作剧的捉弄,其实也就是为了表达的自由和游戏的快感。网聊也毕竟只是虚拟空间的游戏,想象一旦触碰到现实,即会有安徒生笔下的美人鱼见到晨光化为泡沫的危险,比如建立在聊天基础之上的网恋。

  如上所述,在虚拟的网聊世界里,任何人都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或想要的身份展示给对方,并扮演满足各种需要的不同角色。现实社会中的金钱、权力、美貌等不平等因素可以在网络世界中得到平等对待。聊天在虚拟的超时空的梦幻中给了现代人孤独寂寞的内心以一丝暧昧的温暖,使我们得以打开一处心灵倾诉的窗口,满足了平等交流的心理诉求,但同时也易导致多重人格的形成。我们的网络文明和道德经得起考验吗?我们是否忽略了在过度的交流与表演中作为个体的人静静面对内心的自省能力?很多人在网络生活中没能保持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文明,更没有人能保持住他们做人的尊严,从而冲破道德底线,造成网上网下双重人格的现象。网络温情脉脉的面纱背后充满众多触目惊心的惨痛事实……即便此刻打开电脑仍会发现通过网络为手段伤害他人身心的事件或案件还在频繁上演,在此不再赘述,希望我们的网络健康发展,有一天真正能够折射着人性的光芒。

  三、网络文学与网络文明

  网络媒体是集文字、声音、图像为一体的立体传播形态,声色并茂,越来越多的以"身体写作"姿态呈现的作品傲人地占据着网站文学点击的排行榜前列,新一代的少年作家、美女作家在网上更是层出不穷。据信息产业部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75%的网民年龄在30岁以下,其中以18至24岁年龄段最多,占网民总数的41.18%。网民中以本科生为最,大专次之,分别为38.82%和28.97%,硕士和博士占2.35% 。年轻一代在网络上显示了极大的创造活力,青春本身已是一个不可争辩的巨大权力。在这样一个电子时代、读图时代人们对于传统纸质文学的理解与延伸越来越趋向多元,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困惑,文学的基本价值面临质疑。当我们为"新"而欢呼雀跃时,敢不敢承认有些东西是应该坚持和传承的,应该学习和敬畏并且发扬光大的?我们自身对这些东西是否还怀有信念?

  过去,文学曾经被置于艺术的神圣殿堂而被大众崇拜、仰望,回首上世纪80年代文学是多么高雅的字眼!现在看来近乎滑稽与嘲讽的"文学青年"的称谓在公众眼里的反应正象是阿Q在喃喃着"女人,妈妈的,女人",而在那样一个理想主义年代里却具有特别的诱惑力。现在,文学的深刻、严肃、难度、沉重、悲悯等等品质似乎皆有被大而化之、轻描淡写之态。闲暇时分,手捧一杯香茗或者咖啡,摆上一堆精致小点,坐在电脑旁边轻敲键盘,欣赏有滋有味的网络文学作品,别有一番惬意。全民都在为"超级女声"如痴如醉,还有名目繁多的网络衍生品都在昭示我们"娱乐"是现今时代的主题!文学也正经历着这样全面的转型,似乎世上所有的事情都能淡然、释然并归于一笑,网络上"馒头"引发的恶搞之风大兴其道并将继续发扬"解构"精神而且可以预见会更加青出于蓝!那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缺乏悲剧精神吗?文学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先撇开这个有点沉重的命题。单就网络上充斥的污言秽语、谩骂攻击就足见得语言暴力的功能被发挥得无以复加,对文字的猥亵以及诸如对"猪头"、"骂逼"等等陈词滥调式的不断复制令人触目惊心,如履坚冰;网络文学中的色情描写足以令人血脉贲张……这就是我们通过网络的语言文字甚或文学与世界、与自我建立的陌生而贴切的联系吗?文学带着精神,它穿越覆盖着幻觉、成规及纷繁的论述使我们感受到经验与生命的质感,认识意义世界的冲突、困窘,守护人的生动形象,保存对作为人的可能性的不尽探索。而这一切,在网络时代已经全面受到威胁,危机在于我们正在日益丧失信念、自尊与精神承担,保持坚守的敏锐,提高网络文明素质,清洁网络文学环境基于此角度恰恰尤显珍贵。

  四、网络文明与色情

  一脱成名的网络风云人物如木子美、竹影青瞳、芙蓉姐姐、流氓燕,这年头真是牛疯了!网络造星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不可否认,她们的个别文字有时也值得一看,但考究其窜红实在脱离不了"身体"。芙蓉姐姐于新年之际也不忘摆几个S形身体的"魅姿",再添一把火;流氓燕要不是来个"露点写真"恐怕至今还只是天涯的一名无名写手而已,女权只不过是她走红网络的一个幌子,关键是身体起了决定性作用。性的消费成了消费社会的头等大事。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最大限度的发现、开发和运用,肉体的快感已经成为一种商品,并且无往不利,屡试不爽。

  带挑逗和诱惑性质的图片大量充斥各种网页,遮盖很少甚至全裸的身体做着性暗示动作和表情,偷拍、走光的明星照片成为炒作的契机,隐性一些的性表达更是不计其数;国家明令禁止的淫秽色情的文字描写也渗透在各网页文字版块之间,穿插各类性的广告片段或视频……网络游戏、聊天、色情粘合得如胶似膝,网络自然成为窥淫的最方便有效的载体,看与被看构建成欲望对象和欲望主体,游戏提供了一种自恋式的想象来满足的展示的欲望,在图片和广告中已经脱去了复杂的隐喻代之以赤裸裸的性征刺激。网络时代里美女永远都是看点与卖点,与性有关的东西都会深刻地吸引公众的眼球,无论何时何地,也是制造轰动效应的不可或缺的利器。性已经是每一个人都拥有或培养的东西,而不再是被个人视为注定的事物状态而接受的自然条件。如果说"性感"一词在上世纪80年代最多被大逆不道者视为中性词,那么如今它已经被公认为是褒义词,男男女女都视获得性感的称赞而自诩。商家、媒体、公众都在共同激励并制造着一个又一个的"性感女神",围绕着身体进行的消费行为无论大胆热烈亦或"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欲迎还纵都吊足了人们的胃口。从某种程度上看商业本身即是性感的,充满戏剧的,被一些活生生的人所驱动,被投入到商业领域的东西总是企图触及潜在顾客的同一个部位:腰带以下。那么,网络上泛滥的色情有没有底线?

  君不见大量色情图片、暴力游戏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引发令人触目惊心的犯罪案件,令人痛心扼腕,整个社会的风气亦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传播者以及推波助澜之流应该受到道德舆论的遣责或法律制裁!如今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提倡活动已经顺利开展,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多多宣传,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网络不文明的现象不再单纯和无关紧要,如不加以遏制,影响的不仅是一群人、一代人而是整个中华民族。

  五、话语权与网络文明

  网络使得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界限被打破,每个上网的公民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语言表达和行为举止的文明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对社会及个人负责是每个社会成员应该遵守的原则。

  网络拓展了公众话语权表达的舆论空间,丰富了公众参与政治经济生活的诉求渠道,也活跃了民间话语表达的力量。网络言论空间的拓展能更好地调动全社会的智慧,促进理性的复苏和社会的合理化进程,政府网站的公信力和透明度以及相配套的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彰显。网络言论的多样性是信息畅通的表现之一,如何对其加以规范和引导,提倡公民上网的道德自律,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是关键。政府与民众通过网络进行有效的互动,双向交流,为决策构筑广泛的民意基础,倾听基层民众的最真实呼声,增强社会监督力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使政府管理模式向着更加高效、廉洁、自律、透明的方向发展,理性和民主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组成部分之一。

  网络的健康文明不仅需要技术的进步更加需要结合人性的规范,网络的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与社会道德、价值观念最终应该融合。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公民在充分享受网络的高度发展带来的言论自由和对社会信息披露的知情权的同时,也应该履行和承担与之相匹配的义务及责任,不能妨碍和侵害他人的权利和自由。监督和防范不安全的隐患,维护下沉的网络运行秩序,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是网站和每个网民的责任。任何通过网络流言、造谣、诽谤、谩骂一系列行为都应受到遣责。

  六、网络技术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网络一旦全面进入社会与生活就成为一种新文化,具有了人文性,网络的技术性与人文性必然产生张力和冲突。技术是把双刃剑,是现代文化得以建立的基础,现代机器的本质比人类创造的任何东西都更密切地渗透到人的存在状态中,进入到生存最内在的领域,改变着我们的认知方式、思想和生活方式。技术这个潘多拉的盒子已经被打开,这在网络中尤其突出,我们如何选择与利用技术对于共建文明的网络精神空间将起重大作用。人们一方面享受着网络新技术带来的种种便利,一方面不自觉地陷入被技术操纵的境地,越来越多的人们沉迷于网络,导致许多社会、心理、文化困境。冷漠的人机对话中人会变得冷漠,会失去对五彩缤纷的生活的感受力,从而在无数的程序和系统中丧失掉无拘无束的自然的灵性。人的自由、激情、理想都去哪里了?由于网络经济的分散、不规范、不均衡等不确定因素,意义和价值也极易处于真空与沉默状态,技术代替我们做决定。

  当徜徉于网络技术的海洋中时我们是否真的领略与享受到了自由?自由的实现还需要法律条件(对自由的限度、自由与纪律、自然与责任的关系等的法律界定)和道德条件(交往主体相互之间对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信任),这两者取决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自由。网络行为通常是自发产生的,其权利、义务和责任很不明确,缺乏规范,导致网络秩序的混乱。另外,当然不能回避在后工业时代互联网的商业性,受商业利益的驱动,方兴未艾的边缘文化(黄色文化、黑色文化等)大肆泛滥,赤裸裸的性画面、提示语言配合不断跳动的动画效果轮番制造色情诱惑。现在随便打开哪个网站都会发现近于全裸的骚首弄姿的性感女郎,"新体验"、"有了快感你就喊"、"激情碰撞,激情之旅"等等挑逗字眼的广告令成年人都耳热心跳,更不论对成长中的青少年的不良引导了。而背后的商家则眉开眼笑,赚得个盆满钵满,不亦乐乎!网络并非是自由的,它受商业利益和信息富有者的控制。

  现今网络的人文性已被提到议事日程,是关乎构建和谐社会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既不能拒斥技术也不能消解人文精神,应该以理性精神和人性关怀对技术至上观念进行反省,加强对技术的人文规范与控制。如果我们不想被技术物化以至异化,就要在技术与人文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的支点。当前,国家对网络的关注也由技术层面上升到人文层面,需通过建立健全网络法则制度,尽快填补涉及网络法律法规的空白,建构具有现代网络精神的网络伦理,培养健康的网络人格,让网络文化形成一个健康有序的积极氛围。此外,人们还需提高自身的自律精神和道德意识。

  七、网络文明与自律

  我们的生活如同网页上永无穷尽的链接一样,青春就消耗在这不断的从这点到那点的跳跃之中,周围是如此喧嚣,习惯于让自己置于吵闹声中,不管它是真实还是虚拟。我们的肉体与心灵有太多的接触点,全面与层层递进的网络技术嫁接,我们快乐,尽管它不痛不痒,在这个时代,我们最终沦为浮士德,充满各种知识与技能,却缺乏对灵魂的关注。

  施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里说"技术是像我父上帝一样永恒和不可变化的,它像上帝之子一样拯救人类,它像圣灵一样照耀我们"。对这个上帝的信服源自它能迅速地带给我们真实的快乐,而不再像从前是祈求来生的幸福。技术是功利化的见效极快的上帝,而且能毫不拒绝的让我们纵欲。虚拟的网络,真实的比拼,沉溺于网络深海的鱼,颓废的失去信仰的人们,心甘情愿地被网络俘虏,终日上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狂。在这个时代,只要放弃或降低某些原则和价值尺度,可以和疯子一样快乐。与网络过度的亲密接触及带来的让人后怕的惯性使相当部分网民得了失心症,任意驰骋,天马行空,滥发空谈,肆意辱骂,打情骂俏,矫揉造作,心动随着敲击键盘而转为行动。在这里,情感张力急剧膨胀,情感释放可不必遵循现实社会规范准则,甜言与秽语都可以找到发泄的空间。

  人贵自知和自制。卢梭说"有两样东西,我愈想便愈觉得伟大,觉得敬畏。一个是头顶的星空,一个是心中的道德法则。"我们的心中都应该有一条不可逾越道德防线,这来源于心灵的良知和高尚的情操。而在虚拟的网络生活中,只有在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的约束下,我们的行为才会有自律性和规范性。有时候仅仅是自制力稍稍打了个呵欠,我们就滑入罪恶的梦魇。梦比现实更让人迷醉,但也昙花一现令人心碎。通过网络骗财、劫色甚至谋财害命的报道屡见不鲜。甜蜜、幸福与迷茫、惨痛,这架天平需要什么样的砝码来衡量,或许没有多少人认真想过。道德?责任感?似乎都不尽然,任何一种都缺点什么而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只有人们真正拥有了网络文化知识和自觉自律,才能最终战胜某些网络的不文明行为,保持绿色家园的持久生命力。智者上网,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 早莺争暖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