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世界图书日”的冷与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14:45 新民晚报

  朱正琳

  又过了一个“世界图书日”。如果我没有弄错,今年应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这个日子的第十一个年头。近两三年来,每逢这个日子临近,就能听见有人感叹:这个在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受到礼遇的日子,在我们中国竟一直很受冷遇。最初几年几乎毫无动静,到第七个年头(2002年),才开始出现一些零零散散的宣传活动和借此展开的促销活动。试着

满大街地去问一问,绝大多数的人都对这个日子一无所知。

  有所感叹,可能是源于这样一种看法:真正受冷遇的是书。在这个号称要“娱乐至死”的年代,单凭印象,我们是容易得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的结论。不过,有些事却是不能“单凭印象”说话的。1978年,全国图书出版总共只有14987种,到2004年,这个数字已变成208294种。书出得越来越多,读书的人就不太可能“越来越少”。

  但有调查显示,人们用来读“闲书”的时间确实是在减少。换言之,受冷遇的只是非功利的阅读,而倡导这种阅读正是设立世界图书日的本义。

  开卷有益,求名求利的阅读也没什么不好。但是,非功利的阅读却是一个人得以拥有心智生活的主要途径,对于心智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尤其重要。近来有舆论指出,当前大学毕业生求职难的现象导致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抬头。我却宁可认为它是一种畸形的“读书有用论”。其要义是,读书唯求“功利”,不是“有用”的书不读。这种“读书有用论”伴随着应试教育蔓延已久,确实令人忧虑地侵占了青少年的阅读空间。

  所以,是有理由为“世界图书日”的受冷遇感到不安。

  好在今年的景象有些不同了。在“世界图书日”之际,中央11个部委共同发出开展全民“爱读书、读好书”的倡议,新民晚报昨天报道,上海书店、贝塔斯曼书友会等搞起了图书漂流、图书义卖活动,媒体和出版界的动静明显大于往年。这也许是一个好的开端。然而,真正有意义的动作当然不能只是让这个日子热闹起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