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房价涨幅数字“打架”说明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16:02 国际在线

  作者:张贵峰

  近来一直居高不下的北京房产市场再传蹊跷事儿——关于北京房价涨幅,出现两个截然不同的统计数字:3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1、2月份房价同比上涨7.3%,而第二天,北京市建委等部门对外公布:1-2月,北京市商品住宅预售交易平均价格涨幅17.3%。(央视《经济半小时》4月21日)

  同一个城市,同一段时间,两个政府部门——国家统计局和北京市建委,统计数字竟然相差两倍以上,面对这种“数字打架”的怪事,“老百姓懵了”。然而,两部门都认为自己的数据是权威、准确的,国家统计局巡视员汪小青强调:“对社会的公布,统计局的数据是唯一的数据”,“统计局数据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而北京市建委有关官员也争锋相对:“北京市建委的方法更能真实地反映市场的情况”,其数据是“全面性、权威性”的。

  很明显,一件事物、两个相矛盾的描述,必有一假,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易宪容表示,“更相信的是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和易宪容一样,笔者也认为,国家统计局数字更有权威性。之所以这么认为,倒不是因为从政府层级上讲,国家统计局比北京市建委的行政级别更高,或者从业务角度看,前者之于数据统计更专业,而是因为,就与房地产行业的关系而言,统计部门比建设部门要更少利益关联、更居中超脱,而在我看来,这种利益超脱才是保证包括数据信息发布在内的行政行为的权威、客观性的前提。

  所以,在这里我们不妨说,7.3%的统计局数据之所以更可信,是因为17.3%的建委数据更不可信——其中有太多牵涉部门、行业利益的嫌疑,这正如易宪容指出的:“房价涨幅越高,往往会有更多的人选择进入房市”,“住房这东西跟其他产品不同,它是买预期的,上涨的时候,大家就拼命地进入这个市场”。显然,房价涨幅越高,对建设部门越有好处,意味着行业的“繁荣兴旺”。

  而从经验上看,这种部门化利益化的行政路数,近年来在房地产行业管理中可谓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比如,每当一些地方房价扶摇直上态势、节节攀升,公众大呼房价太高、难以承受之时,建设部门却总在说:“中国房地产的发展是健康的”,“不存在严重的泡沫”,而为此提供的相关数据总是与其他部门的数字和老百姓的感觉大相径庭。以去年发生的关于“商品房预售制度”存废争论为例,人民银行的研究报告认为,预售房制度产生了很多市场风险,应当考虑取消——正当公众为为之叫好,而房地产商叫苦之际,建设部门却出面反驳:“预售制度与我国国情是适应的,目前不能取消。”

  由此可见,两个政府部门在房价涨幅数字上的“打架”,与其说是统计技术、方法问题,不如说是行政能力问题——见证的是,在利益纠葛下,公共行政的公益品质与部门利益之间的冲突与落差。无疑,这样的冲突与落差,以及由此产生的公众不信任,不独建设部门为然,在其他许多行政领域我们都并不陌生,比如教育、卫生,近年来,频频出现在教育乱收费数字上的争论,在医药费数字上的争论,都是现成的例子。可也就是在有关部门一片“房地产发展健康”、“教改成功”、“医改成功”的宣示中,买不起房、读不起书、看不起病的民生之痛,却日益浮出水面……

  

  审稿:魏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