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共探东江源同植纪念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16:35 深圳晚报

  共探东江源同植纪念林

  100多位市民亲历“东江之旅”,真切地感受了深圳之水来之不易

  本报记者金柱报道发展循环经济,保护东江水源。4月22日上午,由市水务局、团市委和深圳晚报联合举办的“深圳市民关爱东江行”正式启程。四辆大巴载着100多位市民代

表、团员青年,沿着被誉为深圳“生命线”的东江水源工程,亲历了清泉从东江一路走到深圳的过程,令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深圳之水的来之不易。

  市民参与热情高涨

  今年已经是第四次举办“东江之旅”活动了,但市民的参与热情依旧高涨。一天的参观走访时间虽短,但却给参与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活动中不乏一些从宝安、龙岗等地赶来参加活动的市民。有位家住坪地的张先生便是在星期五晚上赶到了关内,星期六起了个大早赶去参加活动。甚至还有专程从北京赶回深圳参加活动的市民朋友。

  用特殊方式迎接节日

  本届“东江之旅”的另一大特点便是得到了团市委的大力支持,在“五四”青年节到来前夕,我市的团员青年、义工代表等,用一种十分特殊的方式迎接属于青年的节日。他们踏上“东江之旅”的旅程,细致了解深圳水源地的保护和开发情况。他们中有的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的是青年企业家、科学家,有的是优秀义工、青年文明号代表,不论他们来自哪里、从事什么职业,都表示要做义务节水宣传员,向全社会、特别是向年轻人号召节约用水、少排污水。来自景龙小学的学生代表还在活动中宣读了《倡议书》,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关爱生命之源,呵护绿色深圳。

  深圳之水来之不易

  在没有参加“东江之旅”前,很多深圳人并不知道,自己每天使用、习以为常不过的自来水,是市政府投入巨资从136公里外的东江“运”来的。从位于惠阳境内的东江取水口,到一级提升泵站东江泵站和二级提升泵站永湖泵站,再与东江水一道穿山越岭,目睹巨大的激流从隧洞中喷涌而出,通过獭湖泵站直流深圳……深圳之水哪儿来?经历“东江之旅”后,市民们都深切体会到了水的来之不易,纷纷表示将更加珍惜和爱护水资源。

  动员大家节约用水

  在每一个“景点”,市民都会十分细致地参观,围着水务专家,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我将成为义务节水宣传员,动员我的家人和朋友一起节约用水……”这一份份热情和参与,让市水务工作者备受鼓舞,他们表示,有了市民的节水意识的觉醒、提高和行动,我们对深圳创建节水型城市充满信心,我们会和市民共同努力,让深圳水旱无忧、山清水秀。

  今年“东江之旅”增加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环节

  百余市民种下“青年纪念林”

  本报记者陈莉报道今年“东江之旅”与往年相比增加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环节,那就是参加活动的代表们在松子坑水库边种植“青年纪念林”,为东江水源工程增添一片绿。

  植下“青年纪念林”

  4月22日下午,100多位市民、团员青年和义工代表乘车达到了松子坑水库,在参观完美丽的松子坑水库后,代表们就浩浩荡荡来到植树的地点。一想到能为深圳的生命工程——东江水源工程添一份绿,代表们都非常地开心和激动,纷纷拿起主办单位早已准备好的铁锹、树苗开始忙碌起来。有的一家人其乐融融合种一棵树,孩子和妈妈扶着树苗,爸爸则用铁锹铲起黄土为树苗培土;有的是一对情侣齐心协力一起种树……为树苗培好土以后,大家又小心翼翼地为自己种下的树苗浇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主办单位准备的100多棵树苗很快就种完了,一片全新的“青年纪念林”出现在东江水源工程旁边。

  树苗前合影留念

  种完树后,大家还不忘在树牌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并兴致盎然地在自己种下的树苗前合影留念。有些代表还兴致勃勃地询问,自己种下的树苗是什么树,长大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对此,主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很认真地给予回答,这100多棵树苗主要有盆架树、长芒杜英、高山榕等三种树种,都属于容易生长、成活率较高而且树形漂亮的树种,长成以后将对东江水源工程的植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代表们听了以后非常高兴。

  为东江水源添一份绿

  市民代表兰永辉、胡鸣接受采访时说,他们很高兴能为东江水源工程添一份绿,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他俩很有感触地说,深圳市政府富有远见花巨资兴建东江水源工程解决了深圳的水荒问题,深圳人应当感到幸福。他们也希望自己亲手种下的树苗,能够替他们守护着东江水源工程。

  节水倡议

  “东江之旅”向全社会发出节水倡议

  关爱生命之源呵护绿色深圳

  本报记者金柱周倩报道让我们并肩携手,积极行动起来,争做节水主人,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而努力。在这次“深圳市民关爱东江行”的启动仪式上,来自福田区景龙小学六年级的高露露同学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号召大家都来关注水源、珍视水环境。

  “我要告诉大家,深圳自来水厂70%的水源是从东江引入的。因为深圳虽然濒临南海,但境内没有大的湖泊和大的水库,加上降雨分布不均,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深圳因此成了全国七大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全国的1/8,不到全省的1/10。今天,我们要看的东江水源工程,就是从136公里外引东江水的大型引水工程。这翻山越岭而来的东江水,可谓代价高昂,滴滴珍贵。大家可能已在深圳生活了几年、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也许不会忘记:深圳1991年的特大干旱,使60多万人为水而困;2002至2004年的三年连旱,又使人们饱受了缺水之苦。”小女孩的声音虽然稚嫩,但却引起了在场市民的强烈共鸣。

  她代表全市的中小学生,真诚而郑重地向全社会发出了倡议:首先是要树立亲水意识,保护饮用水源。关注水环境,爱护东江“母亲河”,并积极参与植树造林,营造绿色深圳。其次是要转变用水观念,增强节水意识。深刻认识节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关爱水源,珍惜水源,科学利用水源。再者是应当采取节水措施,提倡循环用水。倡导每个家庭都安装使用节水装置,养成一水多用、循环利用水资源的良好习惯。另外还要注重节水宣传,身体力行节水。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并动员亲朋好友共同参与节水。最后是应当提高环保意识,防治水污染。遇到浪费水、污染水源的现象及时说服、劝阻,发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节水队伍中来。

  学生代表

  “我们要把所见所闻告诉同学们”

  学生代表表示要做节水宣传员号召大家一起珍惜水资源

  在4月22日“东江之旅”的队伍中活跃着一批年轻富有朝气的身影,他们就是来自深圳大学、深圳信息学院、深圳中学以及景龙小学的学生代表们。短短一天的“东江之旅”给了这些学生代表们很大的触动,他们深切感受到了深圳的水是多么地来之不易。

  来自深圳中学的方正同学在参观时特别地认真,每到一站,他都用手中的相机拍个不停,并细心地听专家们的相关解说。他告诉记者,他是学校环保社的社长,所以他非常珍惜这次参加“东江之旅”的机会,他准备把照片冲洗出来后做成展示板在学校展出,让全校的同学们都知道深圳的水是来之不易的,在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

  深圳大学的张毅哲同学对此次“东江之旅”也感触颇深。身为学生会主席的张毅哲说,他回到学校后,将与学校“绿色风”环保社团的负责人沟通,在学校搞一场环保活动加强节水教育,把深圳缺水的现实告诉深大学子们,让大家有所觉悟并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并借此影响身边的家人、朋友。(本报记者陈莉)

  义工代表

  “参观让我从心灵深处有种震撼”

  义工真切感受到水来之不易并表示要充当节水宣传者

  本次东江之旅中还活跃着一群义工,红色的马甲在参观队伍中分外鲜艳。十几个义工全是来自义工联环保组,他们对环保的关注度更高,代表着所有义工联的希望,充当着节水的宣传者,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次东江之旅。

  “来了东江,才知道深圳的水来得真是不容易啊!特别是从东江工程管理处了解当年深圳为引水做出的艰辛努力时,我从心灵深处有种震撼,水不得不珍惜啊。”义工王书明告诉记者,他将把自己活动中所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全部告诉深圳市民,希望掀起节水、惜水行动热潮。(本报记者周倩)

  市民代表

  “看了,才知道深圳的水来得多不容易!”

  市民代表深切感受到深圳人亟需节约用水

  “看了,才知道深圳的水来得多不容易!”不论是驱车往返全长约136公里的东江水源工程,还是亲临永湖泵站参观数十米高的提升管线;不论是在东江取水口感受碧波荡漾的春色,还是在东江泵站聆听轰轰作响的电机……“是深圳人就应该要节约用水”成为参加本次“东江之旅”活动的市民们最深的感受。

  当年的轮机长客串讲解员

  “泵站的作用就是把水抽上去,东江的水经过两次提升,就可以自己流到深圳了……”在“东江之旅”4号车上,有一位市民非常活跃,对同车乘客不理解的问题,总是主动帮着讲解,被大家戏封为“编外讲解员”。他就是深圳市元征科技行政人事管理中心的牟健总经理。每到参观点,一车人都主动围在他身边。

  记者一问才知道,原来“编外讲解员”以前是一名轮机长,在远洋船舶上专门负责海水净化工程,对水利项目非常痴迷。

  为了参加“东江之旅”,原本还在北京的牟健前日专程坐飞机赶回深圳。“感觉值不值?”记者问。“值!当然值。”牟健兴奋地对记者说,“深圳的水来得太不容易了,真的是要好好珍惜。”

  新疆的老同行报名看变化

  今年70岁的林静老人已经是第二次参加本报组织的“东江之旅”活动了。“前年报上名了,去年没报上,今年为了能报上名,我们提前十多分钟就开始拨电话了。”林静老人对记者说。

  退休前,林静老人在新疆奎屯市水务局工作,负责开源节流的工作。林静对深圳东江水源工程赞许有加:“非常不错!可见政府部门对水利工作真的非常重视啊!今年和前年比,这里的环境和管理都有很大的提高。”站在东江取水口,老人深有感触地说。(本报记者陈娜)

  专家代表

  “深圳应大力提高水循环利用水平”

  专家代表认为深圳在中水利用方面做得还不够

  在参加此次“东江之旅”的队伍中,有几位来自青年科学家协会的代表,他们对东江饮水工程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还提出深圳应当大力提高水循环利用水平,这对深圳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市政工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孟凡良对记者说,深圳市政府高瞻远瞩、未雨绸缪,花巨资兴建了东江饮水工程,使深圳这座严重缺水的城市远离缺水的困扰。但是,深圳的水实在是来之不易,我们不应该浪费,而是应该充分加以利用。孟凡良认为,目前深圳水循环利用程度不高,特区内外虽然有不少污水处理厂,但是处理完的水都排出去了,真正拿来回用的很少,让人觉得非常可惜。孟凡良认为,深圳在全市建设一套水循环利用的管网系统的成本太高,但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在新规划的产业园区内以及集中的工业片区先建设中水回用系统,逐步提高水循环利用水平。

  对此,赵国义高级工程师持相同的观点。赵国义认为,与外地一些缺水城市相比,深圳在中水利用方面做得还不够。如果深圳能够把处理过后的中水充分利用起来,把中水用作绿化、工厂设备冷却、景观用水等用途,就能真正做到水尽其用。(本报记者陈莉)

  旅程安排

  工作细致周到旅程一路顺畅

  深圳水务工作者向市民展示了良好形象

  本报记者金柱报道本次“东江之旅”已是第四届了,而主办方、尤其是东江水源工程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们,丝毫没有厌倦和大意,他们用最热情周到的服务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向市民展示了深圳水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有备无患一路顺畅

  从4月22日上午9时车队出发,一行四辆大巴沿着梅观、机荷、深惠、深汕、广惠……到东江取水口,直至东江泵站。再沿惠澳大道至永湖,参观永湖泵站。随后沿永惠公路往深圳松子坑水库……全程线路计划合理周密。这都是深圳东江水源工程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事先踩点,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订出来的。工作人员在挑选行车路线时,还十分注意考虑上洗手间的时间和地点。此行一路非常顺畅。

  医护随行保险护航

  泵站、水库、东江边,都存在着安全隐患,为了保证市民安全,主办方在每个参观点都安排了多位安全保卫人员。市民们前来参观时,他们密切注意市民们的动向,每当有孩子靠近水闸等危险地点时,他们都格外留意,并经常提醒家长。

  为了防止路途上有市民出现身体不适而求医不便,主办方特意从市职业病防治院请来一位医生和一位护士,他们携带着常用的医疗药品和医疗器械随行,保证一旦有市民突发病痛,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另外,此次活动还得到了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的大力支持,该公司为每位参加活动的市民提供了一份当天的免费意外险。

  现场花絮

  小朋友带病加入东江行

  本报记者周倩报道今年不到5岁的刘叶充是本次东江之旅活动中年龄最小的参观者,虽然取水口、泵站等他懂得不多,但他却知道节约用水的道理。

  “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环境和大自然资源”,当问起参观活动的收获时,刘叶充脱口而出,“我还要回去告诉幼儿园的小朋友,让他们也爱惜水,洗手冲凉的时候节约用水。”刘叶充的妈妈告诉记者,她和老公刚刚加入义工,儿子羡慕得不得了,老吵着要做义工,所以在家她会给儿子灌输很多环保、节约、助人为乐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当他得知有机会去惠州参观水源时,一连兴奋了好几天,没想到活动的头一天居然感冒了,本打算取消这次行程,可刘叶充还是坚持要来。“不过这次东江之旅还是蛮有收获的,来得值得!”

  节水窍门即学即用

  本报记者周倩报道“妈妈,擦肥皂的时候要把水龙头关掉,冲洗的时候再打开,这样可以省下一点水。”中午就餐前,记者在洗手间听到8岁的小雨监督正在洗手的妈妈节约用水,妈妈也立即采纳了小琪的建议。小琪告诉记者,在来东江的路上车里的叔叔阿姨教会了许多节水的小窍门,比如冲凉不要让水一直开着,厕所的水箱里放块砖可以节省水,洗菜水浇花……这些都是她自己平时也很少注意到的细节,今天既然学到了就要立即运用起来,养成好习惯。

  一天的旅途结束了,小雨感叹道:“原来深圳的水是从市外几百公里处引入的,真不容易啊,东江之旅结束了,节水之旅还要继续,以后要珍惜每一滴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