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抗艾药招标方式改革 市场悬念又起业内看法不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16:4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24日电日前召开的“艾滋病机会感染国际研讨会”上传来消息,国家将自2006年起对抗艾滋病药物采购招标方式进行改革,即由过去的中央政府统一招标改为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自行招标、自主采购。有关人士指出,招标方式的这种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抗艾滋病药市场低价竞争的局面,为一直处于亏损或亏损边缘的抗艾滋病药企业赢得一个喘息的机会。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东北制药集团艾滋病药物产品经理陈英介绍指出,目前政府采购招标几乎是国产抗艾滋病药品销售的唯一渠道,国内艾滋病患者的治疗药物90%以上通过政府采购招标方式获得,自2004年起国家已经进行了3次抗艾滋病药物统一招标,药品中标价格一降再降,几家中标的国产抗艾滋病药生产企业一直处于亏损境地,进入了中标品种越多、生产越多,亏损就越多的恶性循环状态,个别企业甚至已经放弃抗艾滋病药品的生产。

  据了解,目前国内获得抗艾滋病药批准文号的企业有十几家,但真正投入生产的企业只有四家,东北制药集团作为国内最早、最大和品种最多的抗艾滋病药生产企业,目前可以生产艾滋病“鸡尾酒疗法”中的4种药品9个剂型,一直是国家组织的抗艾滋病药物统一招标的主要中标单位,目前占据国内抗艾滋病药市场50%以上的市场分额。东北制药集团董事长董增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透露,该企业2005年抗艾滋病药品国内销售收入为2400万元左右,处于轻微的亏损状态。

  陈英分析认为,政府统一采购招标大大降低了抗艾滋病药品的价格,目前国内艾滋病患者的年用药费用平均只有几千元,而国际上通常要几万到几十万元,但这种价格偏低的背后是药品生产企业付出的亏损的代价,由于政府统一采购招标是抗艾滋病药品销售的唯一途径和机会,一旦失去则意味着“零生产”的结局,而价格因素又在招投标过程中占据很大比重,因此企业不得不拼命压低价格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投标,从而导致中标企业亏损生产,未中标企业停产的局面。

  陈英指出,此次国家将抗艾滋病药品采购招标由中央统一招标调整为各地自行招标、自主采购,意味着抗艾滋病药品生产企业的中标机会由一次变成了多次,形成“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局面,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这种低价恶性竞争的形势,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国产抗艾滋病药品生产企业的参与,为国内抗艾滋病药品的研发和生产培育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

  对于招标方式的这种调整,业内人士也有不同的看法,一位与会的专家指出,由国家统一招标改为地方各自招标固然增加了企业参与的机会,但也增加了企业招投标的成本,中国抗艾滋病药品市场的根本问题是规模太小,目前坚持药物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人数不足两万,市场规模不到1个亿,因此,中国抗艾滋病药品企业的困境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