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洛宁打工青年“牵”来3所希望学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05:32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洛宁打工青年“牵”来3所希望学校

  

洛宁打工青年“牵”来3所希望学校

  

洛宁打工青年“牵”来3所希望学校
核心提示

  4月23日,洛宁县聋哑学校的14名残疾儿童赴香港演出,此次是应中国烛光教育基金会之邀;之前,该基金会已经在洛宁县捐资数十万元改扩建3所学校。

  而促成中国烛光教育基金会与洛宁中小学教育结缘的,则是一位在深圳的打工仔--洛宁县青年杨玉民。

  重返校园

  4月下旬的清晨,薄雾轻笼的古村小学看起来很美。白色的两层小楼若隐若现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竹园外,朗朗的读书声从小楼里此起彼伏地传出来,与竹林里麻雀“啾啾”的叫声相映成趣。

  古村离洛宁县城十多公里,小学和竹园,是这个村庄最让人引以为豪的地方。竹园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小学的名气仅始于3年前,那栋小楼落成的时候。

  2003年初,来自香港的刘钰钧先生和刘文诗女士捐资20万元,帮助古村小学修建新教室。2003年11月10日,一栋拥有26间教室的两层小楼建成,成了村里最高大、最气派的建筑。

  上个世纪40年代,古村人在原本是村里关公庙的地址上建起了这所小学;而直至2003年初,由于所有教室全都已经残瓦断壁,学校不得不封闭所有教室,课桌椅则移到校园里一棵古树下,老师在树下为同学们上课。宽大的树冠可以阻挡阳光,却无法遮住雨水,一下雨,就得中断上课。后来,学校在附近租村民的房子当作临时教室。

  如今,新教室结束了危房岁月,100多名学生得以重返校园,村子里十多名辍学的儿童也再次回到课堂。

  不仅如此,2004年和2005年的两个暑假,古村小学的英语老师还被安排到中国烛光教育基金会在长沙设立的教育基地,免费接受系统培训。

  结缘,因为感动

  古村小学的巨变源于中国烛光教育基金会的援助。

  这家基金会自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其信念是“知识能够改变贫穷”,资助项目被纳入希望工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烛光教育基金会已经在广东资助73所学校、湖南52所学校,在河南等地也有数目不等的学校得以捐资扩建。

  刘钰钧和刘文诗就是这个基金会会员。通过基金会,他们找到自己捐资的学校。

  在河南,继古村小学之后,中国烛光教育基金会还陆续与洛宁县上戈中学、赵村乡马营村初级中学签订捐建协议,分别捐资20万元和25.2万元人民币。

  4月23日,洛宁县聋哑学校应中国烛光教育基金会邀请,赴香港演出。据了解,该校已经被基金会列入捐资的意向之中。

  洛宁教育与中国烛光教育基金会,当初究竟是如何结缘的?

  当中国烛光教育基金会和刘钰钧、刘文诗的名字被刻在校园里的纪念碑上时,有一个人的名字不应该被遗忘。他就是杨玉民,洛宁县赵村乡马营村青年,现在在深圳打工。

  杨玉民的传奇打工经历,将中国烛光教育基金会的注意力吸引到洛宁来。

  1997年,杨玉民辞去公职后到深圳打工,公司老板邹汉生则是中国烛光教育基金会的理事。进入公司第二年,杨玉民开始当邹汉生的专职司机。

  邹汉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其妻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两个人都热心于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他们经常到各地参加捐助活动。随行的杨玉民也常常拿出钱来捐助当地的贫困儿童。

  虽然每次只能捐助一百或几百元,但杨玉民的举动却给邹汉生留下很深的印象,“玉民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而且忠厚可靠。”

  后来,杨玉民被推荐给陈昌立当专职司机。陈昌立是中国烛光教育基金会主席,积极推动改善贫困地区教育。杨玉民跟随他到各地的时候,也从没忘记自己去捐助一些钱。这样一个打工仔的行为深得陈昌立的赞赏。

  杨玉民兄弟姐妹7个,父亲英年早逝,因家庭经济原因和教育条件的限制,他读完初中就辍学了,这个经历成为他以后挥之不去的痛。

  在与中国烛光教育基金会成员出入各地的捐助活动中,他深感教育的重要性。“我感受到自己的家乡也需要帮助。”4月22日,杨玉民告诉本报记者,当时他就有个念头,也要让家乡的教育得到必要的支持。

  2001年春天,杨玉民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李彩民,李彩民是杨玉民的小学同学,当时是上戈镇的副镇长。

  “我一听,觉得主意挺好的。”李彩民说。

  随后,杨玉民把自己的想法如实讲给陈昌立。“我相信你,你说的我们一定会重视。”陈昌立当即回答。

  为家乡教育牵线

  按照中国烛光教育基金会的运作模式,受资助的学校必须先由当地政府提出申请,然后由基金会派出义工进行考察,如果需要资助的情况属实,就形成初步意向;然后根据情况,再进行一次考察,并察看施工计划书,签订资助协议。

  这其中,最关键的是确定学校和申请新建或扩建的方案。

  杨玉民对基金会的操作程序烂熟于胸。他将这些情况及时通过李彩民告知当地政府,后来,将古村小学作为申请捐助的对象。

  基金会在接到申请后,立即派几名义工去古村小学考察。“他们非常认真地进行拍照和录像。”古村村里负责人高六显回忆,这些义工还向学校的老师和附近的居民进行了询问。

  根据义工的调查情况,古村小学扩建的方案得到基金会肯定。几个月后,基金会再次派义工来到古村小学,然后与洛宁县政府、洛宁县教育局签订协议。2003年3月,古村小学扩建工程开始动工,捐款分三批及时打入专门的账户。

  “扩建古村小学,是我梦想的开始。”杨玉民说,他想把更多的学校纳入受捐助的行列。

  据洛宁县教育局提供的资料,在2005年之前,洛宁县不少学校的校舍由于年久失修,成为危房。从2005年开始,有关部门开始加大学校危房改建和重建力度。“但仅靠政府拨款,一些学校的改扩建步骤还是慢了些,应该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力量。”该县教育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但是,中国烛光教育基金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一个县,只能资助一所小学。杨玉民决心突破这个界限。

  后来,在找到适当的机会后,杨玉民向基金会说明洛宁的特殊情况,希望基金会能再考察洛宁县的其他一些学校,并将当地教育部门提供的材料上报给基金会。上戈中学学校校舍也非常不好,因此被选为第二个申请学校。

  杨玉民的建议再一次得到重视。最后,基金会考察确定,捐助上戈镇的上戈中学20万元进行改扩建。

  突破这个界限之后,基金会相继又资助扩建杨玉民的老家——赵村乡马营村初级中学,款项也多于前面两所学校,获得25.2万元的资助,该校正在扩建之中。

  30所学校的梦想

  杨玉民还像以往一样继续打工,为陈昌立开车。但是,他关注家乡教育的热情依然没有改变。“我的目标是,全省至少要有30所学校得到捐助。”

  “他的很多想法都让人惊奇,但是,总是能够实现。”李彩民说,洛宁县聋哑学校儿童赴香港演出是他认为不可能的事,但杨玉民还是促成了这件事。

  在杨玉民的助推下,截至目前,除了已经资助和正在资助的3所学校,另外还有7所被考察过的学校,李彩民认为,这些学校都极有可能获得基金会的资助。

  在洛宁县,杨玉民正在成为一个新的打工偶像被人传颂。“他的这种帮助家乡的方式非常与众不同。”洛宁县教育局纪委书记张学斌说,很多人有钱之后先考虑如何衣锦还乡,然后再考虑做点什么,但杨玉民却用自己的品质和智慧“走捷径”为家乡办好事。

  “长大之后,我也要做杨叔叔这样的人。”古村小学一年级学生尹洛洛说,她的爸爸妈妈总是讲:杨玉民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一个饶有兴趣的事儿是,中国烛光教育基金会已经吸纳李彩民为基金会在河南的义工。“在与他的接触过程中发现,他和杨玉民都有共同的特质:诚实、有爱心。”基金会主席陈昌立说。③25

  □

  文/图本报记者杨万东本报通讯员高文治程洪波

  由中国烛光教育基金会捐资扩建的古村小学新貌

  学生在新教室里专心听课

  富有传奇色彩的洛宁打工青年杨玉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