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职称外语考试的弊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06:00 光明网
刘辉东

  4月9日,桂林市4000人参加了2006年全国职称外语考试。记者在考场看到,尽管今年考场纪律比往年严明,但仍有极少数考生用各种手法作弊并为监考人员所识破。其中请枪手者有之,长发里藏耳机者有之,夹带者亦有之。(见《桂林晚报》4月10日报道)

  考试舞弊,当然不是光彩之事,而且为了公平起见,也很有必要予以严厉打击和处罚。但不知为何,这事听起来心里总不是滋味,因为它不是高考,也不是公务员考试,而是

多年来争议不断、取消呼声日高的职称外语考试。

  我无意去讨论职称外语考试是不是应该取消。但我要说,一些在参加职称外语考试中作弊的人,确实是无奈而为之。因为参加职称外语考试的人,有的是从来没学过英语的工人,有的是年近花甲、行将退休的老者,有的虽然有大学学历也正当壮年,但他们也已离开学校10多年,与外语作别了10多年,因为工作、生活中从来没用,以前被老师所灌的那点知识早已毫无保留地还给了老师,再参加考试无异于从头学起。已是为人夫为人父或为人妻为人母、很多还是单位的骨干甚至是头儿的人,要重拾外语课本又谈何容易?但要想评上证明自己业务水平的职称,就必须硬着头皮参加职称外语考试,就必须硬着头皮看各种天书一样的学习资洋,就得硬着头皮去参加不知所云培训班,如果还是不行,就只得干出请枪手、夹资料之类的作弊之事。

  我的一位长者朋友,在一家报社算是一个头目,但干了30多年新闻工作,新闻奖得了一大堆,业务论文也发了N篇,还出过专著,但职称依然只是个中级,原因是职称外语考试久考不过,在这一关上卡了壳。行将退休,他越发想弄个副高职称玩玩,也好对得起为新闻而奋斗的一生。因此,他又与职称外语较上了劲,考了数年英语考不过之后,去年他又改考日语了,听说日语好学些,他说如果实在再考不过,他也只得请枪手了。我祝愿他的职称外语早日过关,但我总觉得这个职称外语考试实在有些不近人情,有些强人所难,有些“逼良为娼”的味道。

  我弄不懂当初将外语作为评职称的先决条件的始作俑者的真正意图,也无从查起,但我想问,外语真的就那么重要吗?对于一个从事新闻工作、从事水稻研究、从事鸡鸭养殖的技术工作者,不懂外语就干不好这些工作?就不能提高业务水平?况且,这种外语考试对提高人们的外语水平、提高社会的外语普及程度又有多大实际意义呢?请看前不久的一则报道:该报道称,目前我国约有3亿多人在学英语(专业和非专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4。专家预测,再过几年,我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英语母语国家的总人口数。但目前我国从事同声传译和书面翻译的高端外语人才依然严重缺乏,能够胜任中译外工作的高质量人才缺口高达90%。

  再看一个具体实例。据《半岛都市报》4月10日报道,随着来青岛的外国游客增多,当地很多酒店都推出了外语菜单,但由于大多菜名翻译得不够规范,因此闹出了许多“国际笑话”,比如将“四喜丸子”译成了“四个高兴的肉团”、“红烧狮子头”译成了“烧红了的狮子头”、“童子鸡”竟然还译成了“没有过性生活的鸡”,让老外们大惊失色、大惑不解。怎么样,搞笑吧,3亿国人学英语的水平高吧。

  而且我还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我身边很多上了年纪的新闻工作者评副高、正高职称的外语考试无不是请枪手代劳或以其他方式混过去的。这样的外语考试又有多少现实作用或进步意义?是不是有些阿Q精神在作怪?

  搞新闻的就让他去专心搞新闻吧,研究数学的就让他去专心研究数学吧,何必要这样去“逼良为娼”呢?我们的决策者们在制定一些政策、制度的时候,能不能多考虑一些社会实际、多一些人性化,而少来一些“逼良为娼”式的灰色幽默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