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梅花香自苦寒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07:04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梅花香自苦寒来

  吴斯朝在电池生产流水线调试电器控制系统。(记者 胡建华 摄) 本报记者 朱宇

  “我只是努力做好身边的一件件小事。”今年年初,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LR6数码王电池和生产线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一举夺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作为项目主

要完成人之一的吴斯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面对荣誉和赞美,吴斯朝用淡淡的一句话对自己的付出作了最朴实的评价。

  一头短发,一副黑边眼镜,一脸学生式的微笑,刚见到吴斯朝的时候,你很难把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和一项项科研成果联系起来。

  “吴斯朝可是个大忙人,天天闲不住,年年出成绩。”这是同事们对她的印象。的确,在“中银”10年的工作经历中,忙忙碌碌的吴斯朝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页页事业的新篇章。

  1996年,吴斯朝从浙江丝绸工学院毕业,进入“中银”。经过一段时间的车间实习,她被安排在动力设备科。由于精通专业,又勤于钻研,吴斯朝为本部门顺利通过ISO9002认证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她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也在实践中日益长进。

  1999年,由于外商的技术封锁,单纯依靠进口设备的“中银”决定自己研发生产线。这一重大决策对吴斯朝来说,意味着一项巨大的挑战。这一年,吴斯朝开始从单纯的设备管理转向设备设计和制造。当年7月,在消化吸收进口设备原理的基础上,她参与了制造电池自动吊卡机的工作,负责电气部分的设计安装和调试。经过半年多的艰苦摸索,新设备于次年成功交付使用。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取代了手工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新设备单机的制造成本比进口设备节省了60多万元,大大提高了公司的接单能力。该项目也获得了2002年度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吴斯朝的劲头更足了。2000年9月,在锌膏混合脱泡机的开发项目中,吴斯朝又承担起大量设计和安装工作。这一设备成功运行后,生产能力比从日本引进的设备提高了近3倍。随后,吴斯朝又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从脱泡机和吊卡机的不断改进,到绝缘圈组装机电气设计,再到LR6数码王电池的生产线研发,在“中银”的技术创新史上,吴斯朝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项项技术成果的背后,是技术人员多少的汗水和心血。“公司交给我任务,是对我的信任,苦我不怕,就怕做不好,心里不踏实。”每接到一个攻关项目,吴斯朝就一头扎进去,吃透一堆堆外文资料,并通过互联网、杂志、讲座等收集相关技术信息,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吴斯朝还常常虚心向车间里有经验的老工人师傅讨教,细细揣摩,总结经验,和技术人员讨论切磋,商量对策,取长补短,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如果说取得了一些成绩,那也是得益于公司良好的科研环境。公司敢于大胆用新人,鼓励技术人员放手去干,不怕交学费,才有了这一点一滴累积的成绩。”吴斯朝说。

  由于在工作中表现出色,2004年8月,吴斯朝被任命为工程部副经理。从技术骨干成了部门领导,吴斯朝对待工作的态度更加严谨。在部门每次进行试验或设备改进时,她都要求对每一个将要实施的方案做到胸有成竹。

  在吴斯朝的影响下,工程部没有人有一丝懈怠。而在吴斯朝看来,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协作精神。因此只要有项目下来,她总是把大伙叫到一起,听取各方意见,然后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在遇到项目负责人加班加点时,她也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公司一起研究确定方案。

  “她虽然对我们要求严格,但没有领导的架子,加上她自己业务精,我们对她心服口服。”工程部的同事们对吴斯朝的管理水平打出了高分。

  从身边事的一个个细节做起,并不遗余力地做好、做精、做完美,这是吴斯朝的人生哲学。也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吴斯朝在“中银”走过的每一步都掷地有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