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华调查:红岩联线为何一年收入上千万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08:07 新华网

  红岩联线为何一年收入上千万元?--重庆探索红色文化产业化调查

  新华网重庆4月24日专电(记者刘健、张琴)在歌乐山白公馆监狱牢房,江姐英勇就义、革命先烈用红色被面和草纸绣成五星红旗……沉沉夜色中不时传出警犬吠叫,观众随着剧情时而悲伤愤怒,时而慷慨激昂。这是全国首部现场情景剧《生命作证--风雨歌乐山》的场景,它每晚都在50多年前的真实地点再现当时情景。

  而这仅仅是重庆红岩联线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不断创新、赢得市场的一个清晰脚印:2005年参观人次突破300万、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这些骄人的数据印证着重庆红色文化实现产业化的成功探索。

  从门庭冷落到红遍全国,新面孔赢得观众

  长期以来,文博行业条块分割、相互阻隔,国内3000多家革命纪念馆多数靠财政拨款度日。红岩革命纪念馆和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在早期未进行整合之时也出现过各自为政的现象。据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03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平均年接待量只有30多万人次。

  2004年4月,以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和红岩革命纪念馆为依托整合红色文化资源的红岩联线成立。随后推出的红岩革命纪念馆大型艺术景观《红岩启示录》以模拟的日本飞机轰炸声、人力车夫奔走街巷、秘密接头地点老茶馆等场景,再现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艰苦奋斗岁月,观众参观量2004年比2003年增加20%。

  山西省大同市的吴先生说:“我因《红岩》一书而来,却惊喜地发现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手段和现实生活结合得如此完美,让人更能身临其境地回味那段历史。”西北大学学生韩暾说:“在校苦读12年,从未受过如此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心情十分激动。”

  重庆市文化局副局长、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及红岩革命纪念馆馆长厉华说,纪念馆展示的是历史,但要让现代人找到共鸣,必须不断寻找新形式,利用有效的艺术形式把红色文化内在精神价值外化出来。

  从“文件观众”到“市场观众”,用新理念征服市场

  红岩联线征服市场的第一招是了解市场,投资10万元进行大规模游客问卷调查,从10万多份问卷中分析新时期市场需求,先后三次调整纪念馆陈列内容和形式。

  “革命纪念馆如今面对的不再是靠发一张‘红头文件’就来的‘文件观众’,而是有自己选择的‘市场观众’。红色文化作为精神产品,必须抓住市场热点。”厉华介绍说,红岩联线运用市场眼光锁定学校,通过红岩班队创建、学生义务讲解员、万户家庭祭英烈和评选红岩好少年、红岩好教师等活动,不仅使红岩精神深入人心,而且通过学生、学校影响家长和社会,培养了大量稳定观众源。首个红岩文化室在重庆长寿区建成后短短4个月内,学生参观人数超过5万人。

  抓住市场热点发展红色文化事业是红岩人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打造数字红岩,推出以红岩人物和故事为原型的系列动画和互动娱乐项目;在“不朽红岩”网站,人们可远程参观红岩景点,在网上留言和开设论坛;通过300余件珍贵文物和78个精心选编的历史小故事形象讲述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坚持斗争的《历史的见证--红岩文物展》等一大批应时而生的项目,都因与市场热点完美结合而大获成功。

  从“散兵游勇”到“连锁经营”,打造中国红色文化管理集团

  条块分割、相互阻隔是阻碍我国文博行业发展生存的根本。陈独秀故居、刘伯承纪念馆、赵世炎故居等众多纪念馆分散于重庆各区县而观众稀少,红岩联线就采取连锁经营、辐射带动,使陈独秀故居因其“资料最全、研究资料最广、展览场所最符合实际”受到人们的青睐,自2004年8月开放已有一万多人次参观;重庆最贫困的城口县,以突出重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所在地、8万人口中有3万红军和900多名烈士特点而新制作的《巴山星火》展览,一年参观的人次就超过了2万。

  贵州息烽集中营纪念馆与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当年同时以国家的5万元资金启动,但一个年接待量300多万人次,一个年接待量仅几万人次。2004年10月,红岩联线合作参与息烽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项目,经过重新策划、设计和制作,再度开馆的息烽集中营纪念馆参观量明显增长。

  从历史背景相近的息烽到不同主题的展览,红岩联线以新理念和模式参与各地的红色展览设计:从2004年起,反映新疆建设兵团50年戍边屯垦历史的《戈壁惊开新世界》大型展览、江西上饶集中营、四川万源红军纪念馆等办展项目接踵而至。据了解,在整合之前,纪念馆对外设计制作年创收约30万元,成立红岩联线后年创收近100万元。

  重庆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重庆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刘庆渝说,红岩联线的长远目标是将红岩联线打造成红色文化管理集团,不断创新管理经营模式,面向市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