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当“申遗”成为一种被依赖的路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09:03 温州新闻网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惟一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在一千多年间,航运源源不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足以与长城媲美;为使它不再继续遭受破坏,两位耄耋老人——91岁的古建筑专家郑孝燮与82岁的文物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四处奔波游说;今年5月份,全国政协会将组织一次对大运河的全线考察,并在杭州集中讨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问题。(据4月24日杭州《都市快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新规定是,遗存运河也可以申报,意大利一条长850米的运河就因此获得了世界遗产称号,而这条运河远不如京杭运河长,也不如它古老。如今,各方逐渐形成合力,力推大运河“申遗”。然而,在“申遗”的动议和过程中,我们就要把目光放远,看到未来的保护问题。如果一旦把握不好“保护”二字,那对于遗产本身来说很可能就是“零和博弈”。“零和博弈”指的是,博弈中正方所得与负方所失相同,两者相加,正负相抵,和数必为零。现在世界上许多自然或文化遗产在“申遗”成功之后,“所赢”“所得”在一瞬间里看起来非常巨大,但是很快引来更加巨大的负效应,遗产受到了以“赚钱”为核心的过度开发的严重戕害,“所输”“所失”非常巨大,这种“输赢得失”的总账一算,两相抵消,最后为零——“零和博弈”;甚至为负——“负和博弈”。所以,任何“申遗”,都要防止“零和”甚至“负和”的博弈结果。

  成功“申遗”,当然是很高的荣誉,所以大伙儿很热衷,譬如年初就传出消息,我国要把中医药“打包”之后拿去“申遗”,“整体申报”包括了汉民族传统医药和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等。中医药都拿来“申遗”,我看我国的“四大发明”也可以拿来“申遗”了。如今,人们通常把“申遗”当成重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惟一方式,不说惟一方式那也当成最重要的方式,认为除此之外别无路径,其实这也让“申遗”进入了“路径依赖”。我们知道,任何“申遗”,都有可能不成功,于是,没有成功“申遗”的自然文化遗产往往就成了不尴不尬的“东东”,爱也不是恨也不是,捡也不是丢也不是,不肯在“申遗”之外做更多的工作,一口气就泄掉了,这样反倒让“申遗”的过程成了一个“糟蹋”的过程,这是我们必须提防的。

  地球人都知道,“申遗”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联合国有关规定非常严格,所以申请很多批准很少;但是,保护比“申遗”更难。“申遗”过程毕竟是一种程序,只要你的遗产真的“够格”,还是能够顺利被批准的,譬如去年在南非德班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我国的“澳门历史城区”在批准过程中,就创下了10分钟就成功批准的纪录,因为“澳门历史城区”20多个古建筑保存了澳门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确实能够征服世界。而要保护种种成功“申遗”的自然或文化遗产,却是一个漫长的用功过程,这些年来,申报成功的一些遗产遭到种种破坏的报道已不鲜见。如何保护好“申遗”成功的遗产,是一个比“如何去成功申报”更伤人脑筋的功课。

  任何真正的有识之士,都要在开始“申遗”之际就要考虑成功之后如何保护的问题。保护的功课如果不做在“申遗”之前,那么将来想通过漫长时光的“大考”,恐怕就是一句空话。而“保护”本身,就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真正的保护,能够保持遗产的原有风貌,而另一种是“破坏性保护”,看起来是一种投入、一种整治、一种建设,但恰恰是这样的“伪保护”破坏了遗产的本质,大抵是一种“无知者无畏”的结果。

  池田大作说:“文化的核心本来就是最有普遍性的、人的生命脉搏的跳动。”如果我们把文化遗产真正看成是自身生命脉搏的跳动,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保护”就不会成为一句“零和博弈”的空话。

  (稿源:红网)

  (作者:徐迅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