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媒体的失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09:30 东方网

  

评论:媒体的失语
苏应奎作品集题目大而无当,一时又想不出短而切题的。其实笔者想要表述的,只局限于:在“打假医生”陈晓兰漫长的9年艰辛的打假途中,上海媒体基本失声。

  上海医生陈晓兰的打假事迹,近日在沪上广为传颂。随着韩正市长上周在上海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上,郑重地给与会人员讲述了这位被誉为“中国医疗界正义和良心的化身”的医生的打假故事,并强调指出:“看法可以不同,是非不能混淆”;随着上海市食品药品

监督局聘请陈晓兰为“医药产品社会监督员”,陈晓兰一夜之间成为本市街谈巷议的新闻人物。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医疗腐败愈演愈烈的当下,陈晓兰及其陈晓兰式的好医生例如湖南娄底胡卫民、哈尔滨王雪原、四川肖启伟的涌现,他们坚守的医德、风骨,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应有的尊敬;也理所当然地对当下医疗体制弊端、医务界不正之风的严词批评。

  陈晓兰的打假事迹及其遭遇不再重复。但民众因她的遭遇发出的批评、责疑之声不能不提,已见诸媒体的就有:某些行政主管(职能)部门的不作为、监管机制的不健全、相关立法的滞后、有关人员的冷漠、巨大的社会阻力……如此等等。我还想补充一点:上海媒体对好医生陈晓兰打假、维权的长期失声。

  也许孤陋寡闻,陈晓兰打假9年8胜,至少在我,此前在上海媒体似未见有留下印象的报道。即使因被陈晓兰打假、揭露的几起谋财害命的伪劣医疗器械,经有关部门查实并明令严禁使用的新闻,也是作为卫生部门“功绩”报道的,我们没能看到幕后的这位打假英雄名字及其贡献。更不用说在她处在逆境时(如被所在单位勒令以“工人编制”提前退休、“四金”被强制封存、只能靠亲戚们接济度日),为她伸张正义的支持了。

  近期的还有:早在今年1月18日,新华社每日电讯发有长篇专稿:《打假医生:9年8胜却笑不起来(主题)艰辛举报过程中,陈晓兰破了‘潜规则’丢了工作,全靠亲友接济度日(副题)》,上海的媒体似也未有转发。3﹒15前夕,陈晓兰走上了中央电视台《中国质量万里行》节目,成为今年全国唯一一个获得“质量先锋奖”的个人奖,上海的几家主要媒体似也未有报道。这正应了一句无奈的老话:墙内开花墙外香。

  上海的媒体,怎么了?

  也许媒体也有难言之隐,不说也罢。但至少,面对今日陈晓兰——用她朋友夸张的话说“天亮了”,用她自己的话说终于“看到上海医疗环境恢复正常有希望了!”——上海媒体应该感到惭愧和汗颜。


作者:苏应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