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易中天:愿意做个好玩儿的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10:23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易中天:愿意做个好玩儿的人

  

易中天:愿意做个好玩儿的人

  

易中天:愿意做个好玩儿的人
不是每个在央视《百家讲坛》“坐以论道”的学者都能让观众记住他的名字。但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左图)不仅做到了,还不由分说地人气飙升,身后也有了大批的“意(易)粉”,学者有了明星光环,还被冠以“文化明星”的头衔。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自去年开始连续12集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开讲“汉代风云人物”,今年又继续“品读三国”时的幽默风趣的讲述风格。昨日下午3时,易中天教授做客某知名网站读书频道,在网络交流中就“学者明星、外行内行”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本版对此进行集纳,力求还原一个荧屏下的易中天。——编者

  学者明星有利有弊

  主持人:我观察到您有很多的粉丝,在某网站也有“易中天吧”,还有“意(易)粉”,您的名气超过了很多明星。以前走在大街上没有人和您说话,但是现在会有很多人认出您来,您怎么面对这个现象?

  易中天:刚开始挺高兴的,现在有一些恐怖了。感觉很不自由,非常累。我经常会收到电子邮件、帖子还有来信、电话等,我确实非常地抱歉,回复工作只好交给我太太去做。我实在没有办法,如果我一个一个地回答,24小时什么事都不干,都忙不过来。

  主持人:我发现你的博客流量已经有48万多,这个流量不仅在学者中算高的,在文化人里面也是很高的,不得不把明星这个词和您联系起来,余秋雨以前也被定位为文化明星,您觉得一个学者被明星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易中天:就个人来说,看你需要什么利,坦率地说,成为这样一个人物的话,钱肯定是多了,借钱的人也多了(笑),弄不好还被贼惦记了;但是就生活而言,真的是弊大于利,因为你不得安宁了。其实作为一个学者我还是喜欢过安安静静的生活,在自己的书房里面,哪怕这个书房不大。但是四周放着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书,很温馨、闲适,我可以睡到自然醒,起来以后喝自己喜欢的茶,写一点东西,我估计这是我们这类人最愿意过的生活。

  但从社会效益来说,应该是利大于弊,因为我们人文学科研究的目的就是人类的幸福,作为我们,至少有一部分学者有这个义务,就是把人文研究的成果、有利于我们人类幸福的结论传播出去,另外我们民族的文化,祖国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有一个传承的需要。也就需要一部分学者牺牲自己的安宁——甚至牺牲自己的名声,比如说不怕别人说自己不务正业——完成这样的任务,我说的是一部分,千万不要一刀切,千万不要一窝蜂。

  外行更能理解外行

  主持人:您好像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了中国最著名的老师之一,您一直是大学教授,您觉得《百家讲坛》的授课方式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易中天:有很多不同,电视节目的表述手段和日常授课的手段其实是不一样的。很多人以为你不就是把平时上课的东西拿过来再讲一遍,不是的,每一个上《百家讲坛》的老师都有一个转换的过程,几乎无一例外。

  主持人:您是学文学的,您自己称自己是“文化的流寇主义者”,你从研究古典文学又涉猎到历史、心理学、人类学、美学等,这会不会造成每一个领域都有所了解,但都不是走得很远?

  易中天:完全有可能,这样的人做《百家讲坛》最合适,《百家讲坛》本来就是对非专业人士的。不是这个学领域的人至少有个优点,就是知道非专业人士哪个地方理解有障碍,外行比内行更懂外行。

  主持人:刚才您也说了,您不在乎自己是一个好多领域都懂一点、但是并不是走得很远的学者。也有人提出一个观点:这个时代,一个文化产品之所以能够火爆,是因为它的智力水平、美学高度刚好契合大众的审美的平庸。您认为这个文化讲座的走红是不是在做学问的方式上往下走了一步,实际上他并不是顶尖级的或者最好的?

  易中天:什么是顶尖级呢?谁都不懂就是顶尖级吗?很简单地把懂和不懂、把很多人喜欢和很少人喜欢作为评论这个作品的标准,这个标准本身就是错误的。我可以明确地说,就文学作品而言,顶尖级的作品一定是雅俗共赏的。大雅在某种意义一定是大俗,大俗才能大雅,雅俗共赏是最高的境界。

  主持人:能不能反过来说最大众就最具有价值?

  易中天:不能这样说。就是“雅俗共赏”四个字,在流行的表象背后,骨子里面肯定有非常深刻的东西。深刻不等于深奥,更不等于生僻。有这么一句话,越是高级的东西越简单,越是真理越明了,如果一个真理不能让人明白,不让人一听就懂,我怀疑它是真理吗?

  主持人:您愿意做一个哪种方式的学者?

  易中天:我愿意做个好玩儿的人。

  “于史有据”保证不编

  主持人:我觉得您讲刘邦的章节非常有意思,您对刘邦的用人之道的分析很接近于现代人的管理方法。

  易中天:任何人在解读历史的时候都是站在当代的立场上,因为你是回过头来看,应该看得更清楚。我打一个比方,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下一代的人看上一代的人,都会比上一代的人看下一代的人看得清楚,比如说我看我父亲看得非常清楚,他看我就看不明白,连我做什么都看不明白,我女儿看我就看得很清楚,但我看她不一定清楚。我们今人看古人应该比古人看自己还清楚,你要达不到这个水平,这个事儿就不用说了。要防止的一条是把今人的观点强加于古人。

  主持人:您曾经说过讲座分三个层次,正说、趣说、妙说,您怎样保持传达的准确性呢?

  易中天:我就是做到“于史有据”,一个人物或者是一个事件,我们不编、不进行文学的创作。我不是专门研究三国的人,在这些方面肯定不如专业的历史学家,我不能保证每一个史料我都可以甄别出来是可靠还是不可靠。但我至少能够保证我不编。

  主持人:您在讲解空城计的时候,提到了发明者其实不是诸葛亮,而是曹操,您用很肯定的语气说这个问题,您又在博客上说了,这个问题是没有定论的,这样会不会误导观众?

  易中天:这个是要注意纠正的,在录制节目时,有时候这方面的意识不是很强。以后我尽量地注意一下,交代一下,这是有争议的,可能是什么样的。

  主持人:据我了解您是根据《百家讲坛》的安排讲了汉代风云人物、又讲了三国,而您曾说过最想讲的是《水浒》。会不会下一步讲《水浒》?

  易中天:现在我能想的就一样,尽可能地把三国讲好,下一步没有想过。

  本报综合整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