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重点大学地方化困局如何破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15:27 四川新闻网

  一份对全国部属高校2000年至2002年招生计划的分析材料表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本地生源比例全国的平均水平是44.76%。但地区差异明显,东部最高,均值为49.66%;中部次之,均值为40.69%;西部最低,均值为31.93%。就具体地区而言,同期北京的均值为18.98%,是全国最低的区域。但对上海地区8所部属高校的数据分析却发现,该地区3年平均值高达56.99%。(《中国青年报》4月24日)

  人们从这份分析材料中可以解读出这样一个信息,某些重点大学(全国部属高校)已被同化为名副其实的地方化大学,名牌高校招生“本地化”已成为全国普遍的现象。毫无疑问,名牌高校招生地方化格局,不但固化了大学对地方的依赖,矮化了大学的精神,而且影响到教育的均衡发展,阻碍了学校的发展和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创建。

  那么,为何高校招生地方化格局愈演愈烈呢?依笔者一己之见,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缺乏硬性计划编制。部属院校本地生源比例究竟为多少比较合适,至今国家还没有统一标准和口径。虽然教育部一官员在公开场合提出的比例是30%左右,但是这种口头上的编制指标,显然缺乏约束力,更缺乏权威性和严肃性。正是在国家缺乏统一编制标准的情况下,重点大学“地方化”招生变得愈加没有节制。以2006年复旦大学招生为例,该校计划招收3300人,其中上海生源1498人,本地生源比例高达45.3%。近年来,浙江大学以每年超过60%的本地生源比例,高居部属院校本地生源比例排行榜首位。

  二是投资主体的错位。在人们的印象中,国家重点大学经费应该是教育部通过中央财政来划拨的,也就是说,用国家的经费来保障重点大学的正常运转。在这一前提下,这些学校的招生名额如何分配,应该由教育部统一安排。然而,自从“985工程”计划实施以来,投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除了北大、清华两所大学外,其他重点大学都是与地方共建的,地方政府提供的经费一般要占一半,有的甚至更高。作为重点大学的“投资大户”地方政府纷纷“要挟”高校向当地生源倾斜,以增加招生指标,如此一来,重点大学变成地方化格局也在情理之中。

  因此,要扭转重点大学地方化格局,一是国家要明确硬性计划编制。国家教育部要结合重点院校,制定出科学化和规范化计划编制比例,设立统一的“红线”,让重点高校来共同遵守规则。二是政府充当投资主角。有人曾计算过,假如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从目前的水平,提升一个百分点,按照中国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水平计算,就会改变这种状况,去年的财政收入达3万亿元,提升一个百分点就是300亿元。以2005年来讲,全国高等教育预算经费为864亿元,按照这一标准,如果增大投入300亿元,就能改变这种重点大学投资主体。唯此,国家教育部才能撑起腰杆,理直气壮地为全国各地下达招生指标。吴睿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