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小药片“进军”大世界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19:25 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4月25日电(记者何雨欣)疟疾,人类生命的一大顽敌,全球每年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病,其中大部分集中在非洲国家。在我国武陵山地区,有一种特殊植物叫青蒿,青蒿素就是从这种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对疟疾有突出疗效。 青蒿素是我国科研工作者自行研制的第一个一类新药,也是中国仅有的两个进入世界药典的中药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评价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治疗恶性疟疾的唯一真 正有效的药物”。2001年以来,全世界已有51个国家和地区将青蒿素相关药物作为抗疟指定药品。青蒿素的巨大作用逐渐被国际抗疟药物市场认可的同时,中国制药企业在世界医药市场只能以原料供应商身份出现的状况也将得到改变。资料显示,未来10年内,青蒿类药物将在全球市场上形成约15亿美元到20亿美元的销售额,这意味着中国的制药企业将面临在世界医药市场一展拳脚的机会。 青蒿素走向世界的最好时机 奎宁曾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其衍生物氯喹是目前最便宜且应用最广泛的抗疟药。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疟原的抗药性也在增强,导致氯喹的治疗效果减弱。 传统抗疟药面临日益增长的耐药性,使青蒿类药物走向抗疟第一线。2004年5月,WHO正式向受传统单方制剂耐药性困扰的国家推荐使用以青蒿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简称ACT)。而WHO正式推荐的四种ACT药物我国均可生产。 2005年,复星医药控股的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青蒿琥酯片剂正式通过WHO的预供应商资格认证,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与其它世界药企大鳄一起共同成为了WHO全球抗疟药直接供应商。 “这是中国制药企业首次从WHO获得预供应商资格认证,是中国成品药冲击国际市场‘零’的突破,也是中国制药企业向拥有巨大市场前景的青蒿类药物的开发迈出的关键一步。”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啸华说。 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说:“传统抗疟药出现耐药性,青蒿类药物已被WHO所认可,这表明青蒿素已经到了走向世界的最好时机。我们应该加大对中国药企的培养力度,让真正的自主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在青蒿素的原料供应领域把握先机 虽然青蒿分布在全世界范围内,但其青蒿素含量随产地不同而差异巨大。位于重庆市武陵山腹地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附近生长的青蒿,最具工业提取价值,世界上青蒿类药物的原料八成以上产自于此。 华立控股旗下的重庆华阳自然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即位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它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青蒿良种繁育、人工栽培基地。华立控股总裁赵晓光说,要想抓住世界青蒿素产业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机遇,必须牢牢把握住原料供应领域。重庆华阳自然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经进行了良种培育、种植技术和规范的反复研究和试验。目前,良种青蒿的青蒿素最高含量已经达到千分之二十三以上,大规模种植的平均含量达到千分之八。 “我们还在积极探索新的大规模种植模式,寻找企业和农民的利益平衡点,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赵晓光说。 魏建国说:“以前青蒿只卖2到3元钱一公斤,一亩地只能收入450元左右,现在青蒿的价格最高已经达到10元钱一公斤,一亩地最多能收入1000多元,种植青蒿的确能给当地农民的增收带来好处。” 中国中药产业化与国际化的最佳契机 我国中药产业虽然已初具规模,但相对其它医药产业来说,产业化与国际化程度均很低。目前,中药只能按保健品进入欧美市场,中药出口仅占国际植物药市场的5%。 与中药出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对天然植物药的年进口额已经超过6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大部分中药产品与国际医药市场的标准和要求存在差异,符合国际标准的中药品种太少。这就要求我国中药企业积极去探索与国际医药市场对接的产业发展模式。 青蒿素要想打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掌握核心的种植与生产技术,而且需要对包括种子培育、规范种植、提取加工、成药制造、研发在内的产业链进行有效整合。国内生产青蒿素的医药企业已经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并获得了成功。 “前二十年,中国的医药企业只能以纯原料供应商的身份出现在国际医药市场,而青蒿素产业将成为一个新的开始,其发展模式将成为中国其它医药企业走向世界的模本。”魏建国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