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是网络惹的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05:02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如风过无痕,知道的人不过淡然一笑,不知道的人依然不知道着。只有媒体和书商发出略显寂寥的声音。

  一份国民图书阅读调查结果令人瞩目: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首次低于50%,读者认同“读书越来越重要”的比例也降到了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与此同时,网络阅读率却大幅增长,从1999年的3.7%增加到了2005年的27.8%。

  宋代诗人黄庭坚曾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如今人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都到哪里去了呢?不少人把产生阅读危机的原因归咎于电视、网络等新兴电子传媒的发展,认为网络让人们满足于“浅阅读”,不再习惯于捧起一本书。但我以为真正妨碍我们阅读热情提升的恐怕不仅仅是一个阅读方式。网络是这个时代的表征,它生动、鲜活,能让人们最快捷地获取信息、直接地进行交流。虽然这种阅读很难深刻,但它和传统图书阅读在同一片天空下,可以共存共荣。

  据说,今天的法国人依然喜欢扎推读书,不过开始把沙龙从客厅搬到电台、网络等新媒体上,在没有咖啡的沙龙里,书香依然浓郁。事实上,不管捧着书还是对着电脑,重要的是如何让心静下来,进入字里行间,获得信息或引发思考。然而,如今我们缺乏这样一个静心的环境,是浮躁的心态而非网络让我们“望书兴叹”。

  调查显示,在18岁~39岁的年龄段中,年龄越小读书率越高,而在40岁~70岁的年龄段中,年龄越大读书率越低。而40岁左右的人群恰恰是被浮躁心理侵害的“重点”人群。膨胀的物欲和失落的人文价值之间的纠葛,理想、道德、权力与金钱所产生的碰撞,都让很多心理浮躁者的价值天平产生倾斜。没时间读书、没钱买书,成了最普遍的借口。

  而同时,图书出版界的浮躁现象也日益突出。从数量和表象上看,今天的图书出版环境异常“繁荣”,每年的新书数以十万计。但就图书的质量和可读性而言,实在是问题多多。假冒伪劣泛滥,即便是所谓的正版、精装书,低俗、哗众取宠之作,也是蔚为大观。难怪,面对滔滔图书市场,人们会慨叹:无书可读。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要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想中国古代也曾有“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故事,寄托着人们最虔诚、美好的心愿。

  多读书,读好书吧。有书相伴的日子,就是我们最好的节日。⑥2

  □冻凤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