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产业化铺就新农村建设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07:14 大众网-大众日报

  4月的潍坊农村,满目是忙碌的人群和车流。鸢都大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扎实推进。

  潍坊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农业产业化模式不断创新,内涵不断丰富,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产业化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

  建设新农村,最根本的是发展农村经济,第一位的是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产业化展现了独特的魅力。

  在潍坊农村走一走,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大规模的特色生产:寿光蔬菜、青州花卉、诸城畜禽养殖、昌邑苗木……这是农业产业化给潍坊农业带来的新变化。

  生产相对集中,方便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品牌战略得以顺利实施,标准化成为产业化带动农业发展的新成果。目前,全市通过省级以上认定的优质农产品基地达到46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品牌达到531个,优质农产品合格率达96%以上。

  有了规模化的基地和标准化的产品,潍坊农产品就有了进军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在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的居民餐桌上,都有潍坊农产品的身影,有500多种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农业产业化显著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加速了潍坊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潍坊正在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集散地。

  同时,农业产业化使农产品在加工、流通过程中大大增值,并把增值的一大部分留给了农民,解决了种地农民收益低的问题,使农民享受到了农业发展的实惠,增加了收入。

  数字是最好的说明:13年前,潍坊市农业增加值为64.7亿元,去年达到201.4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9%;1992年潍坊农民人均纯收入972元,2005年这一数字突破了5000元大关,增加到5017元,比全省农民平均收入多出了1087元,年均递增13%以上。

  (二)

  潍坊的农业产业化一直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从最初的诸城“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到后来的“买全国、卖全国”而形成的江北最大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再到农业企业化的新模式,潍坊的农业产业化已走出单纯的农业生产,正一步一步向“大农业、大农村”的方向发展。

  长期关注潍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潍坊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工办主任耿现江认为,农业产业化是典型的“跳出农业发展农业”,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带动一产,找到了一条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是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

  龙头企业带动曾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实现形式,最初的“企业+农户”经营模式有效解决了千家万户的农业小生产和商品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后来,潍坊又出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形式,使企业与农户的市场关系通过基地变得更加规范。近年来,在潍坊又出现了“龙头企业+农业公司+农业工人”、“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等新型经济模式。

  耿现江说,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与农民的市场关系的变动,实质上反映了农业发展模式正在由“产业链”主导型向“市场链”主导型变化,龙头企业的市场地位更加突出。

  目前,潍坊拥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2414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重点44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18家。这些企业延伸了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民分工分业和专业化经营,82%的农户参与到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40余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农产品加工企业。

  (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凡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较多的地方,小城镇建设的速度也较快,规模和档次也较高,农村的环境和面貌变化也较大。

  安丘市凌河镇是一个农业乡镇。镇党委书记辛慧明告诉记者,他1999年到该镇时,这里与全国绝大多数乡镇驻地一样,是典型的“一条街镇”,镇区居住人口不过几百人。近年来,该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到这里建厂,已发展到46家。企业多了,现代化厂房和办公楼也多了,工厂的工人也多了,许多人就在工厂附近买房定居,拉动了商品房和居住小区的开发。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为一个像模像样的漂亮小镇,居住人口近2万,有四条大街,街心花园、体育场等一应俱全。

  在潍坊,像凌河这样的镇相当普遍。而一些村庄,由于得益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环境也有明显改观。潍坊市潍城区军埠口镇党委书记秦景岗说,人畜混居的现象一度在农村比比皆是,但通过建畜禽养殖小区,许多农民放弃了庭院饲养,而从事种菜、养花等其它专业化生产的农户,也没有时间和必要在自家院子里养鸡、养猪了。特别是在工厂里做工的年轻人,对家居环境和村容村貌的要求完全与父辈不一样。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厂建到了农村,建到了田间地头。一方面,这些工厂及其宿舍区,改变了农村的建筑风格;另一方面,企业的增多也使农村的道路、通讯、电、自来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得以改善。

  (四)

  新农村建设需要资金投入。资金从哪里来?

  潍坊市农村信用联社营业部主任赵磊告诉记者,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农信社存贷款业务提供了坚实保障,用于农业的贷款比例一直高于50%。2001年以来,全市农信系统累计发放农户贷款383亿元,支持农户77万户;投放贷款157亿元,支持全市913家龙头企业。而且,涉农贷款的利率比其他省市低一半左右,不良率也远低于其他地区。

  中国农业银行潍坊市分行提供的材料也显示,农业产业化经营被列为重点支持对象,包括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专业批发市场等,原因也在于放贷对象的信誉有保障,易操作。

  吸引外来资金投入,是农业产业化的优势所在。过去,由于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农业在吸引外资方面具有天然劣势。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加工出口企业的原料供应有了保障,许多外商独资、合资企业因此有了投资依托。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有约四分之一是外来投资者兴建的,仅2003年至2005年,潍坊共引进农业项目3300多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270亿元。

  (五)

  农业产业化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吸纳了大批人才,成为人才集聚的平台。

  王强是从潍坊市奎文区南屯村考出去的大学生,本来想与其他同学一样毕业后留在大城市或大企业,但村里的发展最终吸引了他。究竟有多少像王强这样的大学生回到了农村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据耿现江估计,全市该有近2万人。

  事实上,正是农业产业化的蓬勃发展,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增多,使成千上万的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投身到农村和农业发展中。昌邑县苗木产业能够快速发展,就得益于广泛引进管理和科技人才,目前全县民营苗圃有本科以上管理和技术人员近200人,市场营销人员600多人。

  农业产业化还培养了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龙头企业培训、基地技术人员指导,许多农民掌握了科技种田、科学饲养技术,认识到新品种、新技术的重要性。还有许多农民搞起了销售,办起了自己的贸易公司。

  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最深刻的影响,是改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培养了他们的市场意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和现代文明意识,提高了他们的组织化程度。耿现江认为,一百遍空洞说教,也不如让农民亲身接受一次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的洗礼来得有效。目前潍坊正在推广的村务契约化管理,就是坊子区农民把法学和经济学中的契约关系引入村级事务管理的创新。

  农业产业化造就的一代新农民,必将成为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