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让各国离伊朗远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07:32 环球时报 | |||
“许多国家与伊朗的贸易往来数以10亿计,现在它们应该重新考虑、审视与伊朗的贸易关系。一些国家允许军民两用技术出口到伊朗,美国认为这种行为应被禁止。所有国家必须停止对伊朗出售武器和军事装备。”说这句话的是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据《纽约时报》报道,伯恩斯在4月21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还点了俄罗斯的名,称美国希望俄取消向伊朗出售 对于美国的最新威胁,伊朗国内媒体只进行了简单报道。4月23日,伊朗《市民报》援引美国务院发言人的话说,美国就冻结与伊朗有关的账户问题与一些国家交换了意见。美国副国务卿约瑟夫则表示,美将建立一个由70个国家组成的武器和金融制裁联盟,但目前不会透露这些国家的名单。相比之下,俄罗斯方面的反应最强烈。俄安全会议副秘书斯帕斯基21日说,现阶段不存在对伊朗实施制裁的问题。俄副外长基斯利亚克强调,俄坚决反对用武力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在这一问题上默不作声的是欧盟和日本。虽然它们是伊朗的两大贸易伙伴,但迫于美国压力,它们目前“只做不说”,静观时局变化。 俄在伊朗利益广泛 俄罗斯在伊朗核问题上始终“冲锋在前”,这缘于伊朗在俄战略棋盘中的特殊地位。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讲,维持与伊朗的友好关系首先是俄维系对中东地区影响力的重要前提;其次,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伊朗成为俄遏制北高加索地区逊尼派极端伊斯兰势力、防止亚美尼亚被孤立、和平解决塔吉克斯坦内战以及打击阿富汗塔利班势力的传统伙伴;第三,伊朗是土耳其的地区对手,可以削弱土在外高加索地区的影响,而俄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一直不够稳定;第四,俄罗斯和伊朗同为里海沿岸国家,伊朗是俄守卫里海利益的重要屏障。里海蕴藏的资源可与波斯湾媲美。美国通过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逐渐缩小了对里海的包围圈。一旦伊朗失守,俄罗斯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一个盟友。 在经济领域,俄罗斯自1997年开始参与伊朗南帕尔斯气田第二、三期及其他区块勘探开发项目,项目总金额约10亿美元,其中俄投资6.3亿美元。此外,俄罗斯还是伊朗民用核电市场的唯一获益者。俄伊1995年签署的布什尔核电站建造合同总金额达8亿美元,俄有300家企业参与,创造了近2万个工作岗位。光是核燃料生意,俄每年就能从伊朗收获3000万美元的利润。2002年,俄伊还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议定书,俄罗斯计划在未来10年内帮助伊朗再建造金额超过100亿美元的5个核电机组。今年4月22日,伊朗又向俄表示下两个核电站竞标条件将在1个月后揭晓,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是伊朗拉俄为其在核问题上做工作。除了核交易,伊朗还是俄罗斯的第三大武器进口国。从1990年到1996年,俄共向伊朗出售了50多亿美元的军火。2005年11月,俄伊签署向伊出售托尔—M1型地对空导弹系统的合同,价值14亿美元。 对俄而言,保持与伊朗的友好关系很重要,因此,俄反对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目前,俄一方面希望伊朗在联合国期限的“最后一刻”停止铀浓缩活动,另一方面,俄在伊朗核问题上采取的是务实立场,不会为伊朗核问题割裂与西方的关系。例如,伊朗本来打算向俄购买更先进、射程更远的C—300地对空导弹系统,但在伊朗恢复核研制后,俄方立即中断了相关谈判。正因为如此,俄军总参谋长巴鲁耶夫斯基的话很值得玩味:一方面他强调外交手段是解决伊朗核问题唯一的正确途径,另一方面他也强调一旦美伊爆发军事冲突,俄将保持中立。此外,不容伊朗拥有核武器是俄美的共同利益,俄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更多是出于自身的利益需要,而不是替伊朗撑腰。分析人士指出,一旦伊朗越过“红线”,俄绝不会死保。 欧盟与日本各有盘算 在伊朗核问题恶化之前,始终是欧盟在主导这一问题。欧盟为显示其外交政策的独立性,一直希望通过对话对伊朗政府施加影响,使伊朗融入国际社会,实现欧盟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人权、反恐和中东地区局势等领域的目标。一旦欧盟的外交努力失败,不仅宣告其预防性外交实践的失败,更会影响欧盟在整个中东地区的作用和地位。同时,欧盟在反毒品问题上也需要伊朗的配合。伊朗是金新月地区毒品输往欧洲的交通要道,欧洲90%的毒品来自金新月。多年来,尽管欧盟对伊朗人权等领域的表现颇有微词,但包括英国在内的欧盟各国都对伊朗的禁毒工作给予了相当数量的物资和资金支持。在经济领域,欧盟目前每天从伊朗进口原油86.9万桶,约占其进口总量的4.5%。从1995年开始,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公司开始陆续参与伊朗油气勘探开发及相关工程承包项目,已签署数十个合同。而欧盟与伊朗的双边贸易额每年达200亿美元。2004财政年度,这一数字占伊朗对外贸易总额的26.4%。由于美国1996年的《达马托法》规定,对在伊朗能源领域投资4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国公司进行制裁,因此,很多欧盟国家的公司采取各种方式悄悄在伊朗运作。这使得欧盟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政治回旋余地有限,从目前情况看,欧盟的立场因美国施压正在发生变化。 在与伊朗利益相关的国家中,日本是近来最活跃的。中东是日本主要原油供应地,占日本进口总量的90.2%。伊朗是日本第三大原油供应国,占总量的16%。2004年,日本从伊朗进口原油2830万吨,价值80亿美元。同年,日伊签署日本开发伊朗阿扎德干油田的合同,总投资额42亿美元,其中日本投资32亿美元。阿扎德干油田是世界上的超级大油田之一,已探明储量260亿桶,可采储量60亿桶。在开发阿扎德干油田的同时,日本公司还向伊朗南帕尔斯油田提供设备,承揽陆上炼油厂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由于日本与伊朗在能源合作上日益密切,美国曾公开警告日本。对此,日本在一段时间内放慢了对伊朗油田的开发速度。今年以来,日本重整旗鼓,准备加速开发,目的是让美国承认既定事实,承认日本在伊朗的利益。但在政治立场上,日本不敢含糊,始终与美国站在一起。除了以上这些国家,阿联酋和韩国等国也在伊朗有较大的经济利益,但它们对伊朗核问题的政治影响力则微乎其微。美国在伊朗的直接利益很少,因此,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包袱”很轻,这就为其采取强硬措施预留了空间。 伊朗周围形成利益体系 有人在分析伊朗核问题时以伊拉克为参照,但大多数人认为两国差别很大。伊拉克国内矛盾突出,经过十多年制裁,与外界的经济和政治联系越来越少。因此,当年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国家是出于自身利益,但更多的是出于国际道义,即反对美国破坏国际秩序。伊朗则大不相同,随着能源问题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围绕伊朗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体系。其中既有美国的盟国,也有美国所谓的“处在战略十字路口”的大国。从某种程度上讲,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制造紧张气氛,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对这些大国的行为能力进行消耗和限制。也有专家认为,美国可能会对伊朗采取“围而不打”的战略,进而迫使更多的国家放弃与伊朗合作。因为,一旦美国对伊朗使用武力,受损失的绝不仅仅是各国的能源产业。能源的重新划分将使世界大国的排序发生变化。▲ 本报驻伊朗、俄罗斯、美国特约记者 刘守望 常 喆 尚 京 本报特约记者 余 火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