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近日《龙蟠虎踞》欲申报全国“十大精品陈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07:39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350000,1400,这是两个十分悬殊的数字。然而南京有史以来第一个通史展《龙蟠虎踞——南京历史文化陈列》却恰恰是在仅有1400平方米的展厅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南京地区35万年的历史痕迹。当展览吸引了众多市民,取得极大成功的时候,为此次展览忙了大半年的南京市博物馆的专家们悬了大半年的心总算落下了。昨天下午,市博馆长白宁首次向记者谈起了《龙蟠虎踞》诞生的前前后后。

  200件文物最后时刻“下岗”

  作为十朝都会,南京地下埋藏着异常丰富的历史文物。建馆50年,市博已经成了我国馆藏文物最丰富的地方性博物馆之一。让尽可能多的文物展示出来,一直是市博最大的愿望。然而,《龙蟠虎踞》预展时的1000件文物到正式开展,只剩下了800件,有200件文物被撤回库房。“我们对展览性质的进一步认识,直接导致了200件精心挑选出来的文物齐齐撤柜。”白宁说,市博做通史展还是首次,刚开始依然延续以文物为中心的旧思维。但在预展过程中,主办展览的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文物)局的领导反复指出,通史展不是文物展,展文物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市民更好地了解家乡南京的历史。根据这一精神,整个展览的展稿先后修改了20次。

  如今的《龙蟠虎踞》虽然减少了文物,却把原先的8万文字量增加到了30万字。增加的文字主要是介绍南京文化名人、历史故事,几乎所有的观众现在都能在展厅中找到自己熟悉的一两个人物或故事。有了共鸣,市民参观起来格外兴趣盎然。

  观众一句话“请来”7块明城砖

  每一个走进明代展区的观众都会对一字排开的8块带有铭文的明城砖印象深刻。你肯定不会想到,这些城砖能登上大雅之堂,竟然是因为一位观众不经意的一句感慨。

  白宁告诉记者,因为明城墙有专门的城墙博物馆,所以预展时只安排了一块展板和一块城砖。有一次,他在展厅中巡视时,一个参观者问道:“哪里有我们明城墙啊?”他便将这位市民带至展柜前,结果这位市民看了一眼迸出一句:“就一块砖啊。”

  “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白宁说,“既然是通史展览,就要把南京人最自豪的东西尽量展示出来,这样才能激发观众的自豪感。”于是明城墙成了展厅中最有气势的部分之一,不但有各地烧造的城砖,还有南京城墙老照片、传说故事。

  此外,整个展览突出了六朝、南唐、明代、民国几个南京鼎盛时期的历史文化,让置身其间的南京人倍感精神。

  多媒体设备半路“夹塞”最受欢迎

  观众们可能不知道,展厅中最抢手的展示设备,竟然是最后时刻“夹塞”进去的6台多媒体阅读台。这6台设备被安置在民国展区。记者在现场看到,使用的观众络绎不绝,戴上耳机,点击屏幕,就可以随意浏览民国政治、经济、建筑、名人、南京旧貌等内容的图片、文字和视频。

  白宁透露,这次展览在装潢上只求大气,比较简约,但在多媒体上却是不惜代价。除了这6台多媒体阅读台,南唐二陵地宫复原、大报恩寺全景展示都是反复修改。特别是大报恩寺塔的数码展示,不但增加了夜景,还增加了明代南京城全景,站在屏幕前仿佛登临600年前的大报恩寺塔,俯瞰南京城壮观的景象。白宁还向记者透露,目前他们正在酝酿申报今年的全国“十大精品陈列”。

  南京日报记者李冀

  (编辑叶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