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市民道德档案”算什么玩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09:09 南方新闻网

  虚拟@现实之五岳散人专栏

  最近看见两条新闻,一条是《楚天金报》报道,武汉将建立一个叫做“市民道德档案”的玩意儿,据说是把市民由于乱穿马路而遭到交管部门处置、违章占道被城管部门证实、出现家庭暴力、邻里纠纷,需要相关部门进行调解的不良行为,都记录在这档案里。另外一个新闻是广州越秀区也给孩子建了档案,一旦违反交通规则,就会记录到操行评定里。按

照报道这条新闻的媒体的说法,这叫“不闯红灯的希望在孩子身上”。

  我知道印度训练大象是这么干的:从小就把象拴在一条铁链子上,小象的力气小,这链子它怎么也挣脱不开。以后就形成了一个条件反射式的结果,不论多大的象,只要经过小时候的这种教育,终身都不会反抗那条铁链子。后一条新闻的价值正是把这个档案当成了铁链子,而把孩子当成了小象。要是孩子都跟小象一样的智商,这法子说不定还真有效。但现代化社会总不能指望一群具有小象智商的人来建设。所以,我们都知道这种方式比较扯淡,就是不知道这个政策的制定者自己知道不知道。

  前一条新闻的意义比训练大象的深奥一点。从好的方面理解,“市民道德档案”具备把全民都变成历史学者的潜力。我们都知道,历史里有一种叫做个人史,用个人的经历揭示历史的变迁。要是这个“市民道德档案”建立而且完善了,可以为后人留下丰富的史料。中国文化号称“史官文化”,这也算继承优良传统之一。而某人要是被经常记录一下,到他升天的时候,“市民道德档案”应该至少能有一人多高,这也符合我们这里说的“著作等身”的学者标准。所以,武汉将来成为我国历史学重镇的可能性目前是大大提高了。

  从坏的方面理解,大家就会发现除了浪费纸张导致不环保外,我们的个人隐私与正当公民权利又受到了一次侵犯。这个“市民道德档案”是在居委会保存的,而且据说坚持“公开透明”。我不知道这个“公开透明”是到什么样的地步,但就这个词已经让人不寒而栗了。夫妻矛盾被大家“公开透明”也许还有助于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但偶尔乱穿马路也能被大家知道,真是情何以堪?下次居委会大妈见面的问候语说不定是“今天你又穿了没有?”,知道的是善意提醒别违反交通规则,不知道的还以为别人在提醒你出门别忘了穿裤子。这么大岁数要是被别人这么提醒一下,真是羞愧死了。

  当然,这个政策的制定者要的恐怕就是这个效果,用大家的面子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其实说白了,这两条新闻传递的都是同一个信息:想活得有脸面吗?你要是没有道德的意识,除了用相应的法规处罚外,还有其他方式等着剥你的面皮。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应该是个法治的社会,不论是有天大的理由,道德谴责这事都只能私下干,如果公开进行记录,就是在侵犯个人的隐私,而个人的隐私是法律应该保障的范围。按照法律优先于道德的原则,这种所谓的“市民道德档案”与学生的操行评定中关于违章的记录,都是一种不能被正常社会容忍的行为。

  而指望这种行为来提升老百姓的道德感,就更是荒谬的事情。别说现在社会已进入了价值多元的环境,就是当年据说居委会大妈能起巨大作用的时候,不把她们放在眼里的人,在北京的胡同里有的是。以这种手段来进行道德的建设,只能让人感觉是既没有合适的法律手段来匡正某些行为,也没有最起码的对别人隐私的尊重。这叫做“十三不靠”。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过某些拿着道德棒子随便挥舞的人,基本意思是这样的:全世界的聪明人想事情,这世界就变得丰富多彩;全世界的道德傻瓜们联合起来,都能傻到一起去。从这些连续出现的同类新闻看,我这话说得看来是没错儿。

  (作者系知名网友)

  专栏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