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硕士身份不是心理疾病的“防火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09:15 上海青年报

  □李劭强4月24日,北京市宣武区检察院透露,本月17日,该检察院以盗窃罪起诉了一名清华大学女硕士研究生。据了解,这名研究生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她曾表示,之所以盗窃衣物走上犯罪道路,是因为她难以排解因失恋带来的痛苦。(《京华时报》4月25日)在上海女研究生因违反交通规则而被舆论关注后,我可以想到这条有关女研究生的新闻将在网上引起怎样的“风暴”。果然,打开新闻下面的网友评论,我看到的几乎全是嘻笑怒骂式的留言。有人说:偷东西就能排解痛苦?这个理由也太牵强了吧!有人说:国家培养的人才

真让人失望。甚至,还有更低俗的揶揄。

  我不知道这些“有感而发”网友是否知道“病理性偷窃”一词。在心理学上,“病理性偷窃”是一类具有要进行偷窃行为的强烈欲望,并付诸实施的精神障碍。偷窃者的目的不是获得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物,而是释放心中的一种欲望。诚然,在法律上,“病理性偷窃”不能成为免罪的理由;但在心理学上,“病理性偷窃”却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心理疾病。

  而且,这种心理疾病是与身份无关的。薇诺娜·瑞德,这位曾被评为“世界50大俊美人物”的女孩,被无数美国青少年奉为偶像的好莱坞著名演员,竟然在光顾洛杉矶一家购物中心时,做出了令人大跌眼镜的偷窃行为。身价千万的她自然不缺少购物的费用,为慈善一掷万金的她也不是吝啬之人,何以还要小偷小摸呢?对于她的“不可思议”的偷窃行为,美国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是“病理性偷窃”。

  同样,硕士身份也不是心理疾病的“防火墙”。在心理压力下,专业知识并不能成为抵御“病理性偷窃”的特效药。这样说,不是为获罪的女硕士开脱,而是提醒那些对之不理解,或对之不理性的网友,应当客观地看待女硕士偷窃,看待“病理性偷窃”。事实上,对于女硕士偷窃的动机,旁观者根本不能洞悉。既然如此,与其一味地谴责和讥讽,倒不如关注可能存在的问题更有意义。而且,也显得人性一些。

  如今,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任何身份的群体出现了心理疾病,或者作出了莫名的举动,都有其关联的社会原因。在面对这些初看难以理解的事情时,保持客观的态度,并分析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才是正确的旁观态度。如果,面对女硕士偷窃事件,我们只是感叹教育的失败,道德的沦丧,那么除了情绪的宣泄,又能有什么其它意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