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民的“素质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09:22 红网-三湘都市报

  ◆邓清波

  权威人士近日说,在中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6.7%,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相对偏低的农民素质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是个事实,必须引起高度警惕,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农民提高文化素质。但是,不应该混淆“农民文化素质”和“农民素质”之间的概念。显然,“农民文化素质”只是“农民素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不等于就能够说“农民素质”偏低。

  事实上,中国农民的素质中,有许多非常优秀的成分。吃苦耐劳、团结友善、奉献牺牲、勤俭节约、坚忍不拔、机智勇敢等精神,都已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得以检验。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实行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一些革命领袖也出身于农民阶级,农民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改革开放也是从农村起步的,当年安徽十几名农民决定率先搞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惜写下血书,其精神当为改革者永远学习。当前,中国城乡差别存在鸿沟,“三农”问题十分突出,但农民并不因此而乱,苦苦支撑,顾全大局,其气概可谓顶天立地,也绝非溢美之词。即使中国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一些,但这有种种客观原因,实际上,中国农民对教育的尊敬和重视,对文化知识的敬重和渴求,从他们砸锅卖铁供子女读书的坚韧精神中就可见一斑。

  可见,中国农民不仅不是“素质低”,而是具有很好的素质,这才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最弥足珍贵、最可靠可信的资源宝库,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石。反之,歧视农民、轻视农民,看不到中国农民的可贵之处、强大之处,则是建设新农村之大忌,它容易挫伤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不利于新农村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认为农民素质相对偏低,在许多人那里成为较广泛存在的一种社会舆论。由于我国长期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鸿沟,农民群众在整体上给许多人以贫穷落后、蒙昧无知、老实好欺等不良形象,众所周知,“乡巴佬”、“农民”等在一些场合都成为了典型的贬称。历史上,工业化之前的欧洲也存在对农民的歧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就认为,农民之所以成为穷,是因为他们懒惰。而罗素则指出,认为穷人穷是因为他们懒惰,现在连资本家都认为是可耻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歧视农民、认为农民素质低的现象在发达国家逐步消除。

  我们不能够因为“文化素质偏低”就一叶障目,断然“中国农民素质低”,将他们全盘否定。建设新农村,既要看到中国农民由于种种原因文化素质偏低这一事实,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提高文化素质,更要看到中国农民所拥有、蕴藏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和人格力量,要看到他们的综合素质中最核心、最可贵的地方,真正尊重农民、信赖农民、依靠农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