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科学构建水路交通 支撑南粤经济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09:41 南方日报

  科学构建水路交通支撑南粤经济发展

  省部领导共同踏察航道两周年巡礼

  核心提示

  2004年“五一”黄金周期间,省委省政府和交通部主要领导踏察西江航道,为广东水路交通发展把脉,达成共识:大力发展广东内河航运,为广东打造世界级制造业中心提供大运量的交通支撑。

  时隔两年,广东水路交通发展情况如何?

  据广东省交通厅厅长张远贻介绍,两年来,经过全省交通系统的努力拼搏,全省水路交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水路交通多项经济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快速增长:2005年,全省千吨级以上航道里程达到771公里,比2003年的624公里增长了23%;2005年全省水路货运量达到31396.68万吨,水路货物周转量达到3018亿吨公里,分别比两年前增长了15%和11%;2005年全省港口吞吐量达到7.03亿吨,比2003年增长了36%,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2645万TEU,比两年前增长10%;全省港口生产用泊位2840多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70个,沿海港口泊位个数和万吨级泊位个数分别居全国各省之首。全省已基本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港为枢纽港,惠州、中山、江门、东莞、佛山、茂名等港为重要港口以及一批中小港口组成的现代化港口群。

  千吨级骨干航道网基本形成

  省部领导共谋广东内河航运事业发展大局,掀开了我省内河航运发展史的新篇章。这两年是全省航道建设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2004年8月,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广东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从2004年至2010年,共投资135.5亿元用于内河航道、港口建设,重点整治航道24条,整治里程1970公里,建设内河港口项目62个,同时还确定了资金来源渠道,珠三角、东西两翼及山区各按35%、15%、5%的比例出资建设航道。要按照市场规则,广泛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参与内河航运建设,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

  广东交通航运建设者按照《规划》要求,全面加快内河航运建设。2004年,我省航道建设共完成投资30584万元,比上一年增长近27%,相继完成了西江四滩航道整治工程、连江青霜等枢纽抢险工程、琼州海峡海安航道建设工程,崖门出海航道整治工程、东江河源至惠州段重点浅滩整治工程通过了竣工验收;西江下游航道整治工程(包括莲沙容)17个土建合同已有15个开工,其中,9个已完成交工验收;同年9月,我省首个创建国家级文明样板航道项目——西江(肇庆至南江口)103公里航道通过了交通部验收。

  2005年我省航道建设共完成投资60738万元,比2004年增长了近两倍。崖门5000吨级出海航道整治工程、劳龙虎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北江中游(韶关至清远)航道整治工程、连江西牛航运枢纽工程、牛岐船闸复航工程等项目顺利开工;新开工、续建、验收的项目达到了17个。

  通过建设,全省“三纵三横”千吨级骨干航道网基本形成,虎门、崖门、虎跳门三大出海口被打通,重要的能源和集装箱运输的瓶颈问题得到缓解,初步实现了海轮进江,江海直达的新局面。同时,珠三角航道网为“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域的资源开发、物资运输提供了一条便捷的出海通道,现在,经西江,上游腹地可深入滇、黔、桂等西南地区,下联珠三角及港、澳地区,航道建设为广阔的西部开发提供了便捷的出海通道。

  现代化港口群迅速崛起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视察港航发展情况后,我省港口事业迅猛发展。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港为枢纽港,惠州、中山、江门、东莞、佛山、茂名等港为重要港口以及一批中小港口群组与上述枢纽港及香港的连接,形成了世界上最活跃的集装箱流通区域。

  我省港口体制改革全面铺开。2004年6月8日,经省政府批准,我省正式成立了省交通厅港航管理局。各地级以上市中的广州、湛江、汕头等19个市已经成立或明确了港口行政管理机构。目前已明确的港口管理机构的地级市,除湛江市外,其他市实行市交通局与港航(口)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或市港航(口)局隶属、归口同级交通局管理的新模式。

  两年来,我省港口建设投资有突破性净增长。2004年全省港口建设完成投资41.23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5倍多(2000年港口建设投资只占全省交通基本建设投资的2.8%,2004年增至12.9%)。如广州港2004年完成港口吞吐量2.1亿吨,建设资金投入达23.74亿元,2005年完成吞吐量2.5亿吨,建设资金投入28.4亿元;湛江港2004年完成吞吐量达3124吨,同比增长32%,建设资金投入达10.5亿元,2005年完成吞吐量达4098万吨,同比增长达31%。

  全省港口建设成绩显著。至2005年底已建成泊位176个,其中万吨泊位94个,新增吞吐能力14916万吨。目前,全省共有港口100多个,其中,沿海港口30多个,内河港口70多个;全省港口生产用泊位2840多个,其中万吨级泊位达170个。沿海港口泊位个数和万吨级泊位个数分别居全国各省之首。

  水路经济走廊雏形初现

  随着港航建设的快速推进,水路运输迎来了大发展的良好时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先进、实用的运输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运输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以集装箱运输为代表的大型专业化码头发展迅速,煤炭、矿石、油品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等专业化装卸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远洋运输轮驳船数量占全国的50.7%,居全国首位。

  据透露,2005年全省水路货运量达到31396.68万吨,水路货物周转量达到3018亿吨公里,2005年全省港口吞吐量达到7.03亿吨,同比增长11.6%,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2645万TEU,同比增长17.29%。

  我省内河航运条件的完善,带动了沿江产业带的经济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沿江河带的土地利用价值,促进了沿江经济区域的形成。近年来,东平水道两岸新建的较大型的工厂、企业达50多家,新增就业机会近10万个;形成了以陶瓷、钢材、家俱、机械为重点的沿江产业经济带。经东平水道为其经济腹地带来的税收超过7.2亿元,是建设投资的22倍!

  地处西江下游的江门市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建立了依托潭江、西江、崖门出海航道形成的银洲湖经济区,已形成9个工业园区,引进项目400多个,投资达400多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和大型跨国公司在此投资的多达数十家。一个以钢铁、石化、食品、纺织、造纸为主的新型临港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基础正在形成。

  “风劲帆扬正当时”。当前,全省交通建设“十一五”规划的新蓝图已经绘就,在这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广东水路交通建设者正满怀激情,胸怀壮志,为建设和谐广东交通作出新贡献,为全面实现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再续华章,再创辉煌。

  权威声音

  加快内河航道建设,发展内河航运事业,是广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希望全省各级政府和交通等部门要下决心组织实施好《广东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

  关键词

  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

  根据交通部《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是以三纵(西江下游出海航道、白坭水道-陈村水道-洪奇沥水道、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横(东平水道、莲沙容水道-潭江-劳龙虎水道、小榄水道-横门出海航道);三线(虎跳门水道、顺德水道、崖门水道-崖门出海航道)组成的1000吨级以上的航道网。到2010年,我省将建成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届时将覆盖珠三角7个地级市所辖68%的县级以上城镇及主要港口,形成与公路、铁路、民航、管道等运输方式共同构筑起各展其长、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

  西江主通道

  西江是珠江水系的最大支流,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全长2197公里,流经滇、黔、桂、粤,最后由虎跳门注入南海。它上接西南、下联珠三角,通港澳,是沟通大西南与东南沿海地区物流的“大动脉”。现已初步建成西江肇庆-虎跳门口3000吨级航道,肇庆至梧州2000吨级航道建设也正准备开工。届时,西江干线全线贯通,为“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合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权威数据

  中流砥柱五大枢纽港

  2005年广州、深圳、珠海、湛江和汕头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5.03亿吨,比2003年增长约64.9%,占沿海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的84.9%。

  广州港

  2005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完成2.5亿吨,比2003年增长47%,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68.3万TEU,增长69.1%。

  深圳港

  2005年深圳港全年货物吞吐量1.53亿吨,比2003年增长36.6%,其中,集装箱吞吐量排行内地沿海集装箱港口第二名、世界集装箱港口第四名。

  珠海港

  2005年珠海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3556.9万吨,比2003年增长43.9%。

  湛江港

  2005年湛江全市完成货物吞吐量6619.7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6000万吨,比2003年猛增137%,比2004年净增1523.8万吨,增长29.9%,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7.78万TEU,同比增长6.3%。

  汕头港

  2005年汕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735.9万吨,比2003年增长27.9%。

  专题撰文:陈戈李雁翀徐海波

  资料提供:省交通厅省航道局省交通厅港航管理局

  2005年货运周转量结构情况

  图表略,详见本报。

  广东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发展情况

  图表略,详见本报。

  图:

  黄金水道--佛山东平水道

  珠江三角洲主要航道现状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