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看厦门的放开与服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09:48 淄博新闻网

  ――粤闽民营经济考察纪行之四本报记者 徐建新从飞机的舷窗鸟瞰厦门,仿佛是一颗五彩斑斓的宝石镶嵌在蔚蓝的大海上。从厦门机场赶往市区的途中,汽车行进在沿岛东面和南面修建的滨海大道上,仿佛行走在南国风情的植物园中。这是一条双向大道,道路开阔而又平坦,中间及两边的绿化带宽阔,南国植物的多样性和特有的妩媚风情,加上现代园林造景艺术的运用,更使得这条滨海大道自然、现代、时尚、动感十足。推开车窗,呼吸着海风送来的如洗的空气,厦门的美丽、亲切与可爱,皆可品味得出来了。

  作为中国最早的4个经济特区之一,厦门从总体上讲是外向型经济城市。2002年,外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三资企业工业产值占总产值的84%,而民营经济发展则相对落后。

  2002年,厦门市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三个凡是”:凡是允许外资投资的项目,一律对民间资本开放,并在用地、税收等政策上一视同仁;凡是能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经营的领域,财政不再投入或尽量减少投入,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凡是有稳定回报、民间资本愿意进入的项目,财政也不与民争利,要向社会招标择优。

  2003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又颁布实施了《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清理和修订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使非公企业和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实现公平竞争。他们对民营资本采取“非禁即入”的原则,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和社会公用事业三个放开的领域;引导民营资本到工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农业产业化项目和与国有企业改制相对接的领域,寻求投资项目和发展机会。

  由此形成,发展外源型经济,依靠外资经济来撑大总量、扩大规模,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同时,发展内源型经济,更多地依靠民营经济来撑大钱袋、增大财力,创造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发展格局。

  上述发展民营经济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实,使起步相对较晚的厦门民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壮大。到2005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84011户,同比增长66.29%。全市民营企业达30598户,注册资本428.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16%和34.64%。去年,该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519家,工业产值14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3%。

  厦门市正在立足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历史阶段,为民营经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舞台。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厦门市着力抓好营造宽松政策环境、立足解决实际问题、健全完善服务体系三个方面的工作。

  在政策体系建设上,去年,厦门市完成了《厦门市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办法》调研和起草,其内容涵盖了地方政府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各个方面;为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厦门市委9届10次全委会将开展民营经济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列为年度重要工作之一。他们制定《厦门市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跟踪服务企业制度》,依托“厦门中小在线”建立起跟踪服务民营企业网上工作平台,开通了政府为民营企业服务的“绿色通道”。去年收到67家企业反映的95个需协调解决的问题,82%的已得到解决和正在解决。

  为帮助社会资本拓展投资领域,激发创业热情,厦门市于2005年1月和12月两次举行“厦门市项目与资金(社会资本专题)对接会”,同时推出了《厦门市开放社会资本投资领域目录》。明确教育、卫生、体育、民政、旅游、高新技术、农业、工业、物流服务、公用基础设施、文化、广电、金融、商业服务、邮电业等15个领域54个行业对社会资本的开放程度,其中前10个领域对社会资本完全放开,由此引发了蓬勃高涨的新一轮投资热情。

  厦门市把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作为工作重点。为开拓民营企业融资思路和视野,该市每年召开一次中小企业融资论坛,在民营企业与经济学界、政府高层、金融机构之间搭建一个智慧碰撞、政策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与此同时,厦门市积极发展信用担保机构和典当行业,去年,该市新增担保公司10家,新增注册资本2.4亿元,全年担保额15.16亿元。目前,厦门市有典当行9家,另有4家正在开业筹备和报批之中,在厦门,典当行以其经营灵活,手续简便的特点,深受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喜爱,已成为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厦门市通过有意识引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培育和发展同样是由社会资本形成的面向民营经济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目前已多达671家,包括管理咨询培训机构、会计评估税务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机构等,形成了一个多主体、多层次、多方位、覆盖面广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