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不知荣辱,何以为人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09:59 东方网

  

评论:不知荣辱,何以为人师?
严宝康作品集近年来,被社会誉为“象牙塔”的高等学府频频陷入“学术腐败”的泥潭,抄袭、剽窃以及学术造假行为严重贬损了学术的崇高形象,个别教授因此而身败名裂。看来,“两会”上被委员们痛斥的学术腐败并不是空穴来风。我们必须深刻剖析高校学术腐败的严重性及其危害,认真探寻其滋生和蔓延的主客观原因,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予以防治。

  学术腐败已经不仅仅是我们的国粹了,去年韩国发生的“黄禹锡事件”震惊了国际学术界的,很多迹象表明,学界少数人不是在淡化名利,而是在不断强化名利。一些科研单位人员的部分收入直接和科研经费挂钩,造成了很多科研人员只要有钱就去争。学术科研,变成学术圈钱,学术腐败导致学术危机——国家有限的科研经费被心术不正者大肆圈取。基础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十年磨一剑”的氛围已经荡然无存,浮躁功利的土壤,使人难以静下心来苦心钻研。

  原本释疑解惑的教师已不知荣辱为何物了,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不愿意从事艰苦的试验研究,喜欢“虚拟”,喜欢“仿真”,“虚而不实”,“仿而不真”,为了宽裕的生活,为了收入,为了社会地位,他们想尽各种办法去申请项目。因为申请到项目就意味着可以圈到大笔可以自由支配的费用。这种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像流行性感冒,影响了新一代的科研群体,使许多有实力有能力的年轻人不辨是非,以造假为能事,这对一个正在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言,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不知荣辱,何以为人师?不知荣辱,何以为教授?产生高校学术腐败现象的原因,除了受社会腐败现象的不良影响之外,还与学术道德严重滑坡、知识产权观念薄弱、相关法规缺失、监督机制残缺不全、编辑出版制度松懈、评审机制漏洞、立项管理不科学、成果鉴定主体错位、学位授予机制不严密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治理高校学术腐败是一项系统而持久的工程,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是社会的精英,也是科学思想和精神的传播者和教育者,如果学术腐败行为屡禁不止,在破坏学术生态的同时,还有可能向社会传播渗透,甚至造成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恐怕得不断加强对年轻教师的教育,并从机制体制上进行有效改革。防治学术腐败需要道德力量、行政力量和法律力量三管齐下,综合治理。教师的荣辱观端正了,才能传播知识,教育别人,才能传播文化,强我中华。


作者:严宝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