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图书馆老了吗(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15:23 每日新报

  

图书馆老了吗(附图)

  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以及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场所。然而,记者近期在对本市图书馆的一系列调查中却发现,随着上世纪 90年代末互联网的盛行,本市图书馆开始面临门庭日渐冷落的尴尬。

  

图书馆老了吗(附图)

  

图书馆老了吗(附图)

  轻点鼠标万册书开网络挑战传统读书方式

  现在是信息时代,读者可以从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上方便快捷地获得信息,使得传统的读书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网上信息资源极为丰富,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就像一个庞大的无墙图书馆。鼠标轻点,互联网可以取代图书馆,人们可在办公场所或家中上网查阅资料,年轻人宁愿去网吧看书,也不愿去图书馆。

  某高中学生孙舟是一个典型的“书虫”加“网虫”,他拥有自己的网上“书库”,经常在网上书屋中搜寻、阅读、下载各类电子书籍。他在计算机里建了数百个文件,里面收藏各类文学名著、计算机专业书籍、英文读物等 600多册。对此,本市不少图书馆负责人都承认,现在资讯渠道发达,传统阅读方式不再成为唯一,网络给图书馆的生存带来极大的挑战。

  新书上架慢好几拍书店免费措施带走读者

  图书更新慢导致图书馆读者流失。“图书馆没有新书上架,读者的确就自然流失,尤其是青年读者。”某图书馆负责人遗憾地表示,近几年来本市图书馆的购书经费虽有不同程度增加,但与读者需求仍存在一定距离。以本市一家区级少儿图书馆为例,每年经费为 4万元,除去订购报纸、期刊,以平均每本图书 20元的价格计算,即便基藏 1本,图书馆每年购入的新书也就千余册。目前本市的区级成年读者图书馆购书经费最多为 40万元,购买书籍占三分之二,其余三分之一用于订购报纸、期刊等,而全国年出版图书达 14万种,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笔经费,购买量还存在不足的地方。

  采访中,在某高校就读的小方告诉记者,现在大学生阅读已进入了读图时代,他和同学很少能静下心来慢慢啃完一部经典名著,往往愿意选择一些“营养不太丰富”的畅销书,但图书馆内鲜见畅销书的影子,即便有,也因复本较少而难以看到,所以他们宁肯泡书店或上网,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新出版的畅销书。

  人们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买书的人越来越多,加上街头巷尾大小书店遍地开花,几乎家家书店都办借阅卡,店内还设有免费看书处,这对传统型的图书馆都造成直接的冲击。

  读者结构趋老龄化图书馆满足不了上网族

  记者了解到,现在出入图书馆的读者一般有三类,第一类是年龄偏大、很少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来获取信息的人群,比如老年读者;第二类是虽然能够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获取信息,但由于经济原因等,还是选择了成本低廉的传统阅读方式,比如在校学生;另外一类则是所需信息在网上查找不到而不得不来图书馆的人。

  青少年本是接触书本机会最多的一个群体,也是接受新生事物最快的人群。但现在来图书馆的读者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年轻人、中年人很少,读者结构已完全发生了变化。据统计,在一些区县级图书馆内,年轻读者的比例还不足 30%。

  对此,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主任、南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柯平教授分析认为,读者结构趋于“老化”这一现象,在电子阅览建设方面不够的区县图书馆表现尤其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纸质媒体主要的读者为中老年人,而上世纪 70年代末出生的年轻人则属于网络一代,他们是网络阅读的主体,图书馆无法满足他们获取大量信息的需求。

  社区分馆扩大辐射范围

  今年 4月 1日,红桥区图书馆在浩达公寓设立的分馆正式开馆,分馆将定期更新流转一次图书,全天向社区居民开放,市民可以随时免费借阅喜欢的图书。此举令该社区的不少居民都感到,家门口有是图书馆,下了班借书都来得及,平时来看书,喜欢的登个记就可借走,太方便了。

  在采访中,不止一家的图书馆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交通不便也应算是近年来图书馆读者流失的一个原因。相对于市级、区级图书馆,群众更需要的是社区图书馆。据了解,现在本市已有多家图书馆设立了分馆,比如河北区少儿图书馆不久前也在社区内建立了分馆,这些分馆的选址特点一般都圈定在离图书馆较远的居民小区中,使图书馆更加融入到社区中。其主要目的是要把图书送到老百姓家门口,为市民借阅提供方便。此外,还有的图书馆定期举办“送书到社区”活动,把最新的图书送到市民家门口。市民现场办理借书证,并借还图书。

  图书馆借助现代化手段包装

  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市不少图书馆都已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先后开通拥有电子阅览室、局域网及自己的网站。现在如果您走进本市的一些图书馆,用鼠标轻轻一点,许多珍贵图书就可以跃然于显示屏上,让你轻轻松松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现在,图书馆已开始意识到网络读者的不可忽视,比如天津图书馆网站的年访问量已达到 60万次。提高馆内自身的计算机水平,完善馆内资源信息数据化,成为不少图书馆的“当务之急”,比如力争实现与其他图书馆的联网,开展馆际互借,做到异地馆藏网络资源共享。有的图书馆还计划研制开发“一卡通”,一张借书卡在不同的图书馆之间可以通用,比如使用和平区图书馆的借书证,可以到河西图书馆去借阅书籍,这在图书馆业界称为“联合共建,资源共享。”

  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尽管数字图书馆已显现出巨大的潜力,但本市不少图书馆负责人及专家还是认为,这种在线图书馆不会完全取代纸质图书,因为二者诉诸不同的阅读习惯,具有不同的消费群,传统的纸质图书借阅还将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利用现有资源改善环境,为读者提供便利和服务,一直是近年来本市图书馆界努力的方向。

  据悉,目前本市图书馆硬件设施已有了较大改变,从 1997年开始,经过多年改扩建,图书馆舍狭小的状况已大有改观,在此之前,图书馆舍大都仅有 1000平方米左右,而现在图书馆的建设已得到发展,不少区级图书馆的面积都达到 3000平方米,给读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同时,本市图书馆也开始注重提高自己服务能力,没有服务能力,图书馆就吸引不来读者。比如天津图书馆会定期邀请国内一些较知名的专家来津为读者作免费讲座,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针对特殊群体等建设的盲人阅览室。不少图书馆都开始注重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举办专题报告会、座谈会等活动,以其内容丰富的特色服务吸引了众多读者。

  在采访中,本市不少图书馆的负责人都非常肯定地表示,目前图书馆确实存在不同程度读者流失的状况,尤其是一些区县级图书馆,这种现象更为明显。与此同时,图书馆在读者结构上也出现了“老化”现象,据统计,在一些区县级图书馆内,年轻读者的比例还不足 30%。

  据分析,所谓图书馆“读者流失”,主要是指传统的“纸质媒体的读者群”的流失。网络冲击、经费短缺、新增图书量、报纸期刊订阅、读者服务及现代技术运用等多方面达不到读者需求,都是图书馆发展的“瓶颈”。

  现在资讯渠道发达,很多读者已习惯在网上找资料,而图书馆在电子阅览建设方面不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读者的流失。另一方面,由于经费的限制,很多图书馆的藏书量已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加上特定的工作流程,图书馆新书上架的时间比书店慢几拍,造成读者越来越少。

  为了让读者重新回到图书馆,本市图书馆也在努力寻求突破之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高科技产品已进入了图书馆,广大读者已开始从中受益,各区图书馆也在积极努力提高自身“软件水平”,通过推出一系列特色服务吸引读者的眼球,将读者重新拉回到馆内。

  新报记者郑东红本版摄影新报记者赵建伟

  责任编辑:孙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