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诗歌教学重说教 竟把爱情当爱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15:29 南方日报

  诗歌教学重说教竟把爱情当爱国

  学生反感主题思想上的牵强附会,业内认为诗歌教学亟待回归文学本位

  “诗歌教学课堂上,缺乏学生琅琅的读书声、缺乏教师个性化的解读,缺乏诗歌文化情味的滋润涵养……”日前,在深圳市学府中学举行的广东省新诗阅读教学研讨会,吸引

了包括深圳、广州两大城市在内的广东省各县市200多所学校、300多名一线教师参加。与会代表表示,现在的语文教学应该打破传统诗歌教学陈腐僵化、沉闷枯燥的局面,注重语言文字本身的美感,不要让诗歌消失在教学课堂上。

  教学方法积弊难除

  “诗歌教学已经陷入尴尬境地!”深圳市蛇口中学的王爱玲老师介绍说,长期以来,由于语文课本中诗歌尤其是现代诗歌篇目少、分量轻,考试比重不大,人们对其缺少研究,以至于诗歌教学成为一个盲点。2001年开始课程改革实验后,新教材中诗歌特别是现代诗歌的篇目明显增多,诗歌阅读的春天才姗姗来迟。但是由于长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诗歌教学积重难返,因而陷入尴尬境地。

  “现在的诗歌教学,缺乏文学本位的理念。没有把诗歌当诗歌讲,而是把它们当作思想政治课来上。通过诗歌,学生们不能从中体会到文学的美感,也不可能体会到语言的艺术。”著名诗人王家新教授介绍,现在的诗歌教学,很多都是从文字表面上去讲解的,要不就是没有内涵,要不就是过多的强调文字意思,而忽略了文字本身的美感。要解决这一问题,诗歌教学就应从重视主题思想而转向诗歌本身,转向审美,转向艺术,做到诗歌教学的回归。建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通过诗歌的学习来提高学生们的文学素质、审美素质和人文素质。

  学生反感强拉硬扯“主题思想”

  “从小学到中学,老师们讲起诗歌都是一个模式。先让我们朗诵诗歌,把字词句都搞明白了,然后为我们总结诗歌的主题思想,所有的诗歌都千篇一律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谈到诗歌,深圳实验中学的一位学生认为,在他经历过的所有诗歌教学课中,没有一堂课曾经吸引过他。

  “一点都不夸张!”他甚至这样强调。“尤其是老师强拉硬扯把某些明显的爱情诗细节,非说成是爱国主义的写照时,我们简直觉得他们是在低估我们的智商!主题思想就那么重要吗?没有主题思想,诗歌难道就没有其他可讲之处吗?”

  对于学生的抱怨,老师们都普遍表示理解!深圳市南山区教研室的唐建新老师认为,在之前相当长的时间里,文学、当然包括诗歌文学都被当作阶级斗争的工具而存在,因此之前的诗歌教学说教的成分很重,老师经常是牵强附会、随意拔高,一定要把诗歌等文学作品与主流意识挂钩,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而忽视诗歌本身的美好意境。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诗歌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对诗歌提不起任何兴趣,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磨灭了学生热爱诗歌的天性。

  “的确应该还原诗歌的本来面目,让诗歌回归到美的意境中去!”深圳市育才三中语文学科组组长夏志明老师则表示:诗歌教学只重主题思想,而不重视诗歌本身意境之美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也不可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与喜爱。诗歌教学的确应该先谈诗歌的审美、意境和韵味。但她同时认为诗歌教学强调“人文”没有错,但教学中应该把握一个适度原则。把“爱国主义”、“思乡情怀”等人文因素,贴切、适当地穿插到教学中去,只会让教学锦上添花,但如果强拉硬扯地为诗歌扣上某个主题思想的“帽子”,那必然只会受到学生的反感和抗拒,影响他们对诗歌的正确理解。

  “语文教学、包括诗歌教学都应该是自然、亲切的,如果刻意拔高,只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圳育才中学的陈晓华老师举了个例子:学生在学习鲁迅先生的《药》一文时,对坟墓上乌鸦发出惊叫声的细节表示出兴趣,查某参考书发现,该书对这一细节的注解为:“乌鸦的叫声,是象征革命者的呼喊!”学生看了这一注解以后很是费解,并明确表示很接受不了“每个细节都要打上爱国主义烙印”的教学。

  要讲出味道和个性

  “诗歌教学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夏志明老师同时认为,诗歌教学要讲出味道、讲出个性,才能真正帮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意境之美。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摈弃那些千篇一律的所谓参考资料,否则只能禁锢学生的想象力,违背诗歌本身存在的价值。

  “一千个读者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夏志明老师认为,诗歌教学不可能有统一的参考答案,因为诗歌本身是具有多意性、不确定性的,对于同一首诗歌,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因此,老师在诗歌教学中,必须讲出悬念、讲出真正值得一品的滋味,才可能做到引人入胜。要做到这一点,老师们就必须摈弃手头的参考资料,真正在诗歌外面下功夫,通过深入挖掘,将诗歌的意象、情感表达出来。“真正让学生能够听得过瘾!”

  老师们认为诗歌教学不应该千篇一律,学生们对此相当认同,他们强烈建议老师们将更新诗歌教育的传统形式,并将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教学技术融入到教学中来。“比如,在带领我们领略诗歌魅力之前,给我们播放相关的短片;让我们欣赏部分相关的图片、音乐;或者在诗歌朗读结束后,让我们尽情发挥想象的翅膀,每个人发表一下自己对诗歌的感悟……”

  深圳外国语学校的一名初中女生表示,她对诗歌其实非常感兴趣,但是老师们的教学实在是太不具吸引力了,她真心希望今后的诗歌教学课能够更加轻松、更加开放、更加灵活,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老师讲授,学生记笔记的传统教学方式。

  “我尝试让孩子们想象一个美好事物、或者美好景物、瞬间、感觉等等,然后用一句话将其表达出来。我在心里告诉自己,这其实就是原生态的诗歌,然而结果让我感觉非常遗憾,没有一个孩子达到了我的期待!”课堂实验的一次次失败,并没有让唐建新老师对诗歌教学失望,他认为,孩子对诗歌的渴求是他们的本性,只是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

  “学生处在诗的年龄,他们应该具备诗意表达的能力!”唐建新认为,对诗歌这种纯美事物的渴求,是孩子们的天性。只要通过真正科学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打破了读诗写诗的神秘感,才能真正诱发出学生对诗歌之美的感悟和兴趣。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武雅娟老师也表示,“孩子们精神世界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当我们引领他们进入到优秀诗歌那纯净赤诚的世界时,孩子们的那份感动与震撼经常会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王家新教授介绍,对于诗歌的教学,应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语言本身上来。老师在教诗的时候,不能“走马观花”,而应该“下马观花”。要从审美的角度入手,让学生们感受到语言本身的美,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诗歌本身就是一首无谱的音乐,它是不能被拆开的。把诗歌肢解,就是诗歌的死亡。同时,诗歌的教学在于让孩子们自己体会诗歌本质的东西,而不应该由老师来分析字词、主题思想、写作目的等,那样也就是诗人的死亡。”深圳市学府中学的顾老师向记者说,她推崇的诗歌教学方法是:要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差强人意的理解;多一些个体的自我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对于诗歌她会留给学生足够的灵性的理解空间。对于诗歌的教学她强调要呼唤感性,不要理性,要注重学生自己的感悟、感受。

  我在现场

  深圳老师示范教学方法:

  “以读带品”入诗境

  4月24日,“广东省新诗阅读教学研讨会”在深圳市学府中学举行。当天上午,深圳市学府中学教务处副主任顾艳老师采取“以读带品”的教学方法,用“自由散读”、“大胆试读”、“深情诵读”、“细腻品读”、“悉心听读”、“优美解读”、“智慧辨读”、“记忆背读”8个步骤串连整个课堂。

  早上8:30,顾老师开始上课。这堂课的内容是余光中的《乡愁》一诗。她先引用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九章·哀郢》中写到的“狐死必首丘”来导入主题。“兽尚且如此,人又怎能不承受思乡之愁?”顾老师对同学们说。

  “一首新诗在手,你们一定会先睹为快吧?那么你们就先自由朗读一遍这首诗。”读完后,她还让学生思考这首诗适合用怎样的语调朗读。

  这是一首饱含思乡之情的作品,应用较沉重的语调来朗读,顾老师让同学带着对诗歌的理解,共同朗诵这首诗,并提醒同学们注意读出其中所蕴涵的感情,边读边品。紧接着在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诗的感情后,顾老师讲解了余光中写这首诗的原因、感受等。

  有了这样的解读后,顾老师又让同学们朗读了这首诗。

  已经读过3遍了,她好像还没有讲解的意思。有同学诧异地嘀咕:“老师不讲解了吗?”

  顾老师又让同学们听了一遍表演艺术家对该诗的范读,然后又是让同学们朗读这首诗。

  半节课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过去了,顾老师这才开始介绍余光中其人。作者介绍完以后,顾老师没有再接着讲下去,而是要求学生们再次朗读。

  在这一次的朗读中,顾老师同时读出她写解读文字,以便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到诗的内涵。集体(读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老师(读文):“小时候,离家的思念尽数献给了母亲,看到母亲写的信会哭,穿上母亲缝的衣会哭,想起母亲翘首的期盼更会哭……当泪水滴落在邮票上时,我相信母亲读信时会闻到泪水的清香。……”

  紧接着,顾老师对照李清照、李煜、李白等写“愁”的诗,详细讲解了余光中诗中“小小的”、“窄窄的”、“一枚”等词语的妙处。到这里,离下课只有几分钟了。

  “到这里,这首诗已经讲完了。面对这么美好的诗,你们就再次的朗读把它背诵下来吧!”

  回想起来,这堂课好像一直是由学生在朗读。可是这些学生却一个个带着沉思的神情,迟迟不想离去,相信这节课上他们学到了不少。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短短45分钟,顾艳老师以“读品结合法”,依循“以读带品”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自然品读,有效把握了新诗阅读教学中“朗读背诵”的重心,运用教师诗意解读与学生个性诵读相结合的方式,引领孩子们渐入诗境。

  主题班会

  体会诗歌之美,难?

  “我们很难体会到诗歌之美!”昨日,记者走访深圳外国语学校和深圳实验中学等多所中学,并随机选取了20名中学生,就“诗歌教学”的话题进行了一次小调查。结果显示,仅1名初中学生表示自己“比较喜欢古诗词”,其余中学生均表示对诗歌缺乏兴趣,并没有感受到所谓的“诗歌之美”。并有不少学生抱怨,诗歌课非常枯燥,缺乏吸引力。与此同时,部分老师也向记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学生说

  “因为不懂,所以不喜欢”

  问题1:

  欣赏诗歌,对你来说是一种享受吗?

  小美(初二女生)

  我个人比较喜欢古诗,因为觉得古诗的用词很好,有一种非常美的感觉。

  小黎(初二学生)

  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诗歌,可能是我还没有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魅力吧。看诗歌,我没觉得是什么享受。

  林林(初一女生)

  很多诗歌,看了以后也不知道它要表达什么意思,因为读不懂,所以不喜欢。

  玲玲(初一女生)

  谈不上不喜欢,但也确实谈不上喜欢。说到享受,我觉得听音乐、看电影更享受一些。

  “只读课本上的那几首”

  问题2:

  通常会通过哪些途径读到诗歌?

  大伟(初二男生)

  其实我比较喜欢买书,但平时从不买诗集之类的,看过的诗歌仅限于语文课本上的。

  阿志(初三男生)

  我读的诗歌就只有课本上的那几首,觉得课本上的东西都差不多,很多内容都比较枯燥,没有感受到老师说的诗歌魅力。

  威威(初二男生)

  要是诗歌不被列入考试内容,我平时一定不会主动看。

  “希望老师讲得生动些”

  问题3:

  对诗歌教学,你有什么建议?

  小龙(初二男生)

  诗歌的上课过程很枯燥,我希望老师能够将诗歌讲得生动一些,不要老是跟我们讲什么主题思想什么的,很闷!而且,我认为老师应该给我们一些互动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把所谓的知识“灌”给我们。

  小薇(初一女生)

  老师一般都会介绍诗歌的主题思想、写作背景,然后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意境。说实在的,说不出老师的教学有什么问题,但就是对诗歌课提不起什么精神。

  小肖(初二男生)

  老师讲课的形式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和讲其他内容差不多,都是老师讲,我们做笔记,课后自己再多看笔记,考试的时候用老师平时的分析方法套用就可以了。老师和我们,都是为了应付考试。

  小陈(初二男生)

  诗歌课采用灵活、开放的上课形式比较好,比如要学的诗歌是说母爱的,那上课前先让我们看一段关于母爱的短片。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

  小琳(初二女生)

  上课的时候不要仅仅局限于诗歌本身,可以组织同学们做一些讨论学习,拓展延伸诗歌的主题,使诗歌和我们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比较好理解。

  □老师说

  王爱玲(深圳蛇口学校教师)

  中学生阅读能力降低,是诗歌教学陷入尴尬的重要原因。五花八门的媒体传播,如电脑电视的介入,视屏代替了纸张,鼠标代替了笔杆,中学生思维僵化、语言钝化,想象能力也降低了。而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诗歌创作如此,诗歌阅读也是如此。

  李燕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附属学校教师)

  诗歌的理解与领悟,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并不难。因为儿童是“本能的缪斯”,他们的心灵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弥漫着诗性的光辉。但这个缺少诗意的时代,已经将孩童变得老成世故,对诗、诗的精神没有了真诚的期待。

  何茜(深圳实验学校中学部教师)

  教育极具感染力的语言,才能激发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诗歌这样抒情性很强的作品更是如此,教师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投入和想象感悟。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刘丽实习生陈安远覃佳升

  图:

  诗歌教学说教成分太重,学生们对此大为反感,老师们也认为应该还原其文学本位。

  何俊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