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彩电业:中国制造业发展样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15:30 南方日报

  廿五年廿五行(25)彩电业

  在深圳的经济结构当中,电子制造业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中,彩电业又曾是拉动整个深圳电子工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反映了整个中国彩电业发展历程——在经历来料加工和技术引进的辉煌之后,却不得不面对缺乏核心技术的发展忧虑。

  来料加工打下基础

  20世纪80年代初,深圳决定大力发展电子工业。随后,20多家来料加工企业在深诞生,这些企业的大多数资金来自香港,技术来自日本,就这样,深圳的第一批彩电企业开始了拓荒。

  这其中就有康佳和华发。1980年10月20日,市政府批准深圳市工业局、中国振华电子公司与香港陆氏实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深圳华发电子有限公司。而在此之前的5月21日,康佳也正式成立。

  1985年8月,牡丹江电视机厂从日本三洋引进国内第一条彩电装配生产线。从此掀起引进彩电生产线的狂潮。短短5年又10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共引进113条彩电装配生产线,遍布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经过后来的发展,国内形成八大彩管厂,这其中广东占了4家,而深圳有两家。1989年1月,深圳赛格集团公司与日本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合资成立深圳赛格日立彩色显示器件有限公司。后来,赛格日立也成为深圳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而这一时期的技术引进也为深圳以后的彩电业发展打好了基础。

  “明星”闪耀

  进入90年代后,深圳彩电业的明星企业和业界大佬纷纷登台。其中,创维集团原董事长黄宏生与TCL的李东生、康佳原掌门陈伟荣三人本为华南工学院的同窗,又先后成为中国彩电业的风云人物,成为一段佳话。

  三人的跌宕命运被视为整个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阵痛的缩影。倔强的陈伟荣经历了从叱咤风云巨子到黯然下台;激情的黄宏生则被媒体戏称为“风中的壮士”,2002年的“陆强华事件”、2004年被香港法院传讯,令身处市场化前沿地带的创维,经历了一次次的外界风波与内部震荡。就连偏安一隅、默默埋头苦干的李东生,2004年也差点被卷入MBO漩涡。

  “三英”战长虹

  1996年3月26日,为抗衡洋彩电对中国市场的侵入,长虹宣布全面降价18%,由此也引发了彩电行业连绵不断的价格大战。随后,创维、TCL、康佳纷纷大幅降价。

  一时间,珠三角“三英”战长虹甚为壮观。由此,价格战便成了整个家电业的“家常便饭”。

  90年代后期也是深圳彩电企业大发展的时期。其中当然以康佳和创维为代表。康佳的大规模扩张始于1993年。这一年,康佳少帅陈伟荣率领康佳军团北上东北,1993年兼并了牡丹江电视机厂,1995年西进西安,兼并陕西如意电视机厂。再其后,又建“东莞康佳”、“香港康佳”,确立了“三点一线”的发展态势,使康佳一跃而成为全国知名的彩霸,确立了同长虹分庭抗礼的资本,人们把这一段彩电战史戏说为“称王、长虹称王;争霸、康佳争霸”。

  其间,创维同样是多次经历生死劫难。据统计,创维16年内就遇到7次危机,平均每两年多出现一次。但富有传奇色彩的是,创维总能起死回生。自2000年开始彩电企业相继倒闭,彩电开始进入微利时代。2002年彩电业更是经历了一场严峻的淘汰大决战。但创维逆势而上,每年都有较大发展:2000年销售额为47亿元,2001年创维率先刮起了“纯平风暴”,2002年掀起了“逐行风暴”,销售额95亿元,增长近40%。到2003年的120亿元,3年时间内实现了增长近3倍的骄人业绩。

  无“核”之痛

  尽管彩电巨头们在市场上经常上演精彩的攻防,但没有核心技术始终是包括深圳在内的国内家电厂商的心病。平板的出现让深圳彩电业好不容易在CRT确立的优势消失,彩电人沮丧地发现,深圳彩电业好像又回到了20年前。

  2002年,中国彩电业全面复苏。这一年7月初,TCL、创维等掀起等离子电视降价风潮,以及后来所营造的宣传攻势,给长期以来颇受冷落的PDP产业注入了一支兴奋剂。

  2004年应该说是彩管行业历史上最舒服的一年。这一年甚至成为中国CRT彩管产能乃至销售量历史性的巅峰。但也成了回光返照之像:2004年4月以来,国内一些厂商开始退出CRT彩管的制造;6、7月开始,创维、厦新等厂家纷纷进入平板电视市场;当年12月,包括长虹在内的所有彩电企业全面进入平板彩电时代。这一年,被人称为平板元年。

  2005年中期,彩管行业全面报亏,专家预言,彩管所代表的CRT大势已去,平板电视,特别是液晶电视在2005年的市场上高歌猛进,在一线城市,平板电视对CRT取得压倒性胜利。

  而深圳的彩电人也突然发现,曾经凭借雄厚的彩管实力称雄的深圳彩电业不但没有了平板的核心技术,而且在平板生产线的引进上还落伍于北京和上海。深圳创维董事会主席王殿甫感叹,如今没有核心技术的深圳彩电业又得受制于人。

  聚龙项目让人看到了希望。2006年1月22日,在深圳政府的扶持下,创维、康佳、TCL和长虹四巨头与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资公司联手成立深圳聚龙光电有限公司,共同进军平板液晶屏的上游制造领域。业内专家介绍,此次聚龙项目的出台既是深圳也是中国彩电企业图强图存的重大举措。

  □高端访谈

  “平板生产线应视为工业基础设施”

  ——专访深圳电子商会秘书长程一木

  记者:深圳没有上游核心技术,就连引进技术都有点“赶不上趟”了,这是否意味着深圳彩电行业的实力在进入平板时代以后实际上会有所下降?

  程一木:完全有这种可能。没有上游的核心技术,只能是跟在别人后面跑。在彩管时代,深圳还可以引进,可现在连引进也落后于别人了。深圳某知名大彩电企业的前老总曾说过,如果深圳再不上平板生产线,公司只好搬到上海去。平板同CRT不同,它经不起长途运输,深圳没有自己的平板生产线,跟拥有生产线的北京、特别是上海相比,无疑处于劣势。

  记者:你认为深圳为什么没能解决核心技术这个问题?

  程一木:这种现象其实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实施国产化科技政策以来的一个普遍现象,跟国家的创新体制欠缺有关。具体来说,在于两个失误:一是国产化仅以产品为目标,而不是以发展技术能力为目标,忽视了设备研发;二是只合资,而不学习、消化技术,将赚钱作为合资的全部目的,结果陷入了不断引进技术的陷阱。

  记者:您刚才说的是整个国家层面上的原因,那深圳层面有没有原因呢?毕竟上海也存在创新体制的问题,可为什么深圳在引进这一块上也落后了呢?

  程一木:在深圳这个层面原因是政府。以引进集成电路的问题为例,当年深圳本来有机会率先引进台湾联电的集成电路生产线的,但是当时政府认为,市场经济社会中,政府的主要工作是营造好的市场环境,而不应直接介入商业项目的运作,应该说深圳市政府的这种想法也没有错。但在长三角一些地方政府强力支持下,一些原本可以落户深圳的集成电路制造商落户长三角。联电后来就去了条件给得更好的苏州。

  记者:那聚龙项目是不是说明深圳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程一木:可以这样认为。其实,平板生产线或者集成电路生产线投入资金大,投产后能够带动产业链,政府应该把它当成工业基础设施来看待,而不是一般的商业项目,把它当成像交通、水电一样的基础设施项目时,这跟深圳政府秉承的执政理念就不会相违背了,就有充足的理由进行政府干预了。

  行业大事记

  1979年9月,广东省电子装配厂改名为深圳华强电子工业公司。

  1980年5月21日,康佳正式成立。

  1980年10月,深圳华发电子有限公司成立。

  1983年11月,深圳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成立。

  1984年8月17日,中国深圳彩电总公司成立。

  1989年1月,深圳赛格日立彩色显示器件有限公司成立。

  1992年3月,深圳康佳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1994年,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成立。

  1996年3月,彩电行业第一次大规模价格战由长虹挑起,创维、康佳等深圳企业先后接招。

  1996年6月,陆氏实业(蛇口)有限公司更名为TCL王牌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1998年,创维在国内率先推出多媒体系列电视。

  2000年6月,中国彩电企业峰会成立。

  2002年7月,TCL、创维等掀起等离子电视降价风潮。

  2003年1月,深圳市电子商会成立。

  2004年7月,TCL与法国汤姆逊合资组建的合资企业TTE在深圳正式挂牌运营。

  2005年5月,彩电业九巨头在北京举行峰会,并成立了4个专业委员会。

  2006年1月,在深圳政府的扶持下,创维、康佳、TCL和长虹四巨头与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资公司联手成立深圳聚龙光电有限公司,共同进军平板液晶屏的上游制造领域。

  2006年3月,国家信产部推出高清电视标准。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凤飞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