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京城楼市的刚性需求来自何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17:33 国际在线

  作者:毛飞

  北京房价一路飙升,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4.8%,反超上海成为“中国楼王”。新楼盘均价日涨数百,买房人连声叫苦,但销售量照样大幅度增长。(4月25日《新京报》)

  京城房价疯涨,有关“楼市泡沫”的声音又嘈杂起来。一方面,逼近每平方米7000

元的房价明摆着早就超过了绝大多数老百姓的承受力;另一方面,似乎不论开发商定多高的价,房子都不愁没人抢着买。这样的事实令“泡沫论”者多少有些尴尬。开发商总是相信“房价再高都会有人来买”,我也相信—对于京城楼市而言,所谓的“泡沫”可能并不严重。

  因为,支撑起北京楼市的并非北京一地的需求,而是源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高收入阶层的需求。这种需求既旺盛又刚性极强,无时无刻不在为北京的楼市添柴加油。社科院公布的《2006房地产蓝皮书》表明,北京本市的购买者主要集中在中低价位商品住宅,而外省市及境外购房者主要集中在中高价位的商品住宅;在成交的普通商品住宅中,有39%为京外人士所买走;在成交的公寓别墅中,则有一半以上落入外地购买者手中。这充分说明,北京楼市中最有实力和潜力的购买者来自北京之外。

  开发商按照目标顾客的消费能力定价,如果他们预期目标顾客的消费能力足够高,那么就根本不必考虑真实成本、一味定高价即可。我们在高呼房价太高时,常常忽略两个问题:第一,有人觉得房价并不高;第二,我们根本不是开发商全心全意服务的目标顾客。开发商心如明镜,早已找准了目标顾客。当下,“共同贫穷”的局面已经彻底消失,中国已经由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了一个贫富差距急剧拉大的国家。在普通公众的日常生活之外,已经集居着一个掌握巨额财富的群体,这个群体虽然构成复杂,但都对商品房具有远超平均水平的消费能力与投资意愿。在他们眼中,北京的房产既是炫耀性的消费品,又是奇货可居的投资品;1万多块钱一平米的房价让我们觉得高得离谱,却在他们的价格预期范围之内。于是,他们从四面八方、争先恐后地涌入京城楼市,以持续增长的消费能力和投资意愿推动着北京楼市总需求的一路攀升;而不断上升的房价吓坏了囊中羞涩的老百姓,大家“风声鹤唳”的心理预期终于造成“恐慌性消费”的集中爆发,形成了“越涨越买,越买越涨”的局面。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个实力强大的购买群体中居然还混杂着政府官员的身影。据曾经在北京主语城公寓、凤凰置地等高档楼盘做过销售的售楼人员私下介绍,“太多的有钱人和官员想到北京买套房子。”据说,官员“多来自近京省份”,“1.6万元单价的楼盘”都吓不住他们。

  这一切虽一时难以证实,但已足够引发我们对权力腐败的合理猜想。事实证明,权力腐败往往是发展中国家奢侈品市场过度膨胀的推动力;很难想象,一路高歌猛进的高档住宅市场能够幸免于权力腐败的污染、保持纯洁之身。异地购置房产,一直是腐败官员转移财富、漂白黑钱的常用手段;在超过70%的居民无力购房的情况下,那些在京城楼市里游刃有余的官员多半要背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罪名。

  尽管我们已经叫苦不迭,但只要那些“外地的有钱人”和“近京省份的官员”还对京城楼市充满兴趣,北京的房价恐怕还要继续涨上去。因为这些刚性需求给予了开发商足够的信心。

  我隐约觉得,疯涨的房价或许只是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以及形同鬼魅的权力腐败的市场映射。我们承受的苦楚,并非全都拜市场所赐,而是某些社会疾病发作时的症状。那些支撑京城楼市的刚性需求,让开发商们欢欣鼓舞,却值得决策者们提高警惕。

  

  审稿:魏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