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这两座“数字大山”何时能搬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18:00 光明网
许贵元

  今年的“两会”虽然早已结束了,但有两组数字令人记忆犹新,备感沉重。

  一组数字是:大学学费20年上涨了25倍。20年前,大学学费只有200元,现在已经冲上了5000元大关。要问20年间什么价格上涨最快,上学费用自然位列其中,群众“望校兴叹”。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孙继业发出的质疑。

  令一组数字是:现在中国个人年均医疗费用的支出已由1980年的14.51元上涨到512.5元,26年上涨了30倍。现在有48.9%的群众有病不敢上医院,城镇有26%、农村有65%应住院的患者不能住院,很多人因无力支撑高额医药费只能选择“小病扛着,大病拖着”,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到了何等程度!“望院生畏”是群众的普遍心理。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俞祖彭在大会上发出的质疑

  一个“望校兴叹”,一个“望院生畏”,如同“两座大山”,气势汹汹地压在国人的头上!这“两座大山”逐年无情地“增高”,不仅大大超越了国民经济正常发展的“地平线”,而且给国人心理的“特殊压力”也是难以消除的。当今,面对这些不可否认的“残酷现实”,不论我们怎样去审视、去剖析,但群众的回答只需两句话就可以令我们无言以对、张口结舌。“经济发展了,为什么群众上学难、学费高、交不起学费?”“为什么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了,群众看病贵、看病难、上不起医院?”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解决起来比旧社会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还要难?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可“探密”的“山崖绝峭”。群众的会诊结论是:权利腐败,行业垄断、监管机制不力,“管医勾结”、“官药勾结”、“官校勾结”,导致公民教育出现了“一黑二斜三苦四丑”的畸形发展,这是代表委员们给教育不公画的像。“医改问题”更是步履艰难,迟迟拿不出群众拥护的改革方案,折腾了一年也没有真正揭开“盖子”。尤其是在“两会”期间,又报道了哈尔滨“天价医院”的调查结果和处理结果,说媒体当初“炒”的“数”大,报道与实际差距太大,结果只查出了违规多收费20万,最后也就撤职了一个医院的纪委书记,医院院长被停止检查。在这里,我们且不问住院的患者有什么背景,你医院最后多收20万总是不可推翻的事实吧?难道20万是个“小数”吗,你一家医院在一个患者身上可以“刮”20万,全国数以万计的大小医院都这么“揩”患者的“油儿”,那么,我们的医院不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屠杀场”了吗?正如钟南山委员在质问药监局“讨说法”时所说:“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药监局也有责任,一个普遍现象是‘药价虚高’。同一种药就有十几种到几十个名字,单价从几毛钱到几十元不等,往往是一个药品换个‘行头’改个名,摇身一变就成了新药,‘身价’就立刻飙升。而事实上,这些所谓‘新药’良莠不齐,在坑害了病人的同时,肥了很多医疗系统的腐败分子!”钟南山的一席批评,不是单独指的是“某家医院”,而是“许多医疗系统”,多么令人深思呀!

  回过头来我们再“理论”一下教育不公的问题更是骇人听闻。面对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和家庭分担教育支出比例的严重失调问题,孙继业委员忧心地说,群众反映的“最困难的是升大学,考得起读不起”,“辛辛苦苦忙一年,不够孩子学费钱”,“一人上学,全家受穷”,“高中生拖累全家,大学生拖垮全家”。平均每个大学生4年需要4万多元,相当于一名农民辛辛苦苦13年的收入,许多家庭处于“因教致贫”的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高等教育收费也是世界上较高的之一。孙继业又列举了如下数字说,近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教育总投资的比例事实上呈下降趋势,而老百姓承担教育费用的比例却在上升。2003年,全国高等教育收费约400亿元,同期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700亿元,家庭分担的高等教育年度投入比例达到36%,大大超过了25%的设计能力。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日常运行成本每生约1.4万元左右,实际上学生分摊比例达44%,而国外通常在15%左右

  目前,压在国人头上的这“两座大山”怎么去削平除掉恐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群众普遍关注的大事,也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遇到的两大极不“和谐”的突出矛盾。要想真的解决的话,党中央国务院必须痛下决心,首先实施“真枪实弹”的改革,从改革管理体制和完善监督机制上来个大的突破;从严惩腐败上加大力度,光靠舆论曝光和监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狠抓治本,迎难而上,力破攻坚,彻底斩断“官教勾结”、“官医勾结”的“腐败利益链”,切实让国人分享改革的成果,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和幸福感。改革没有回头路,国人都在拭目以待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