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聚焦旅匈华侨第2代:打入主流社会的王牌是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20:40 中国新闻网

  (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 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逐浪的浮萍——“关注旅匈华侨子女”系列报道(二)

  编者手记:曾经听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把海外华人的第二代子女比作是“香蕉人

”,这些孩子虽然长着一副中国人的面孔,但由于他们从小就跟随父母定居海外,所以中文功底不深,思维方式也完全是西式的,就象香蕉——黄皮其外,白瓤其内。

  来到匈牙利的这许多日子,我结识了很多和我年纪相仿的中国朋友,他们都是当地的华侨子女,自幼跟随父母浮海远游、寄籍外洋,如今,他们都已长大成人,在人生的旅途上,要面对和国内的同龄人相似的求学、就业、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压力与抉择,所不同的是,他们生活在海外,要在匈牙利成就一个年轻人梦想中的人生。从377期起,我们开辟专栏,邀请旅匈华侨的第二代子女做客、访谈,也希望经由我们的笔向大家展现一个多姿多彩的华人世界。——(以上为匈牙利《欧亚新闻报》为该文配发的“编者手记”——中新网注)

  裘裘是我来布达佩斯后认识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朋友,我至今想起来仍感到啼笑皆非:自己这么内向的人为何会认识那么外向的她,也没想到竟成了那么好的朋友,有时,和一些人好,总是好得连自己都莫明其妙。

  我们的相识缘于一次去塞格德的郊游,我的朋友叫上了我,她的朋友带来了她,初次见面,她一头褐色短发,衣着前卫,感觉就是一个整天和“问题”人物混在一起的小丫头,对于这种女孩,我向来敬谢不敏,自然也就提不起聊天的兴致。没想到,裘裘却对我很好奇,不住地围在我身边问这问那,有时我实在提不起精神去回答,寥寥敷衍了两句,她也并不失望,反倒是叽叽喳喳地自己说个不停。渐渐地,从她的话语中,我感觉到这是一个大气、率真、开朗的女孩,我的注意力开始被她所吸引,对她的了解也逐渐加深。

  裘裘今年二十一岁,随父母来匈牙利定居已经十年了,但真正算起来,她在匈牙利的日子只有七年。前三年她一直在丹麦读大学,去年才转到布达佩斯的IBS(INTERNATIONANAL BUSINESS SCHOOL——国际商学院<中新网注>)学院来,问及原因,她耸耸肩说:“丹麦的大学不给毕业证,但好在和IBS互相承认学历,所以最后一年在IBS读,一样能够拿到本科文凭。”我问她:“那你的英文一定很好喽?”据说,IBS学院大部分使用英文授课,那里有许多外国留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都是英文交流。听到我这么问,裘裘不无自豪地对我说:“那是当然了。我在丹麦的时候全是讲英文,还有一群老外朋友,好多中国人有事都找我帮忙。你知道么?”裘裘眉飞色舞地对我说,“在那边,连四十多岁的人有事找我,都要尊称我一声‘裘姐’呢!”我不禁被她略带孩子气的话给逗乐了,也再次折服于她的爽朗、真诚与毫不矫情。

  在同裘裘聊天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她的老家是在天津,父亲在国内是一名中医,来匈牙利后也一直从事的是这个行当。裘裘说,她父亲的事业进行得一直不是很顺利,起先是在布达佩斯的一家诊所给老板打工,几年下来终于积攒了一些钱,去年的时候在德布勒森承包下一个朋友的诊所,现在自己当上了老板,自己给自己打工。这些年,父母的钱很大一部分花在她的学费上,在丹麦,裘裘念的还不是最昂贵的学校,但每年的学费仍需要一万欧元以上,再加上生活费,就可想而知了。她前两年的时候没有出去打工,每天在学校K书,最后一年她想给家里省些钱,就在一家中国人开的驾驶学校做秘书,其实就是打杂的,什么都要干,一早去要先打扫卫生,然后如果有人来就要做销售的工作,希望他们来驾校报名学开车,最后,等他们都学完了,还要负责做证书,反正都是很琐碎的事情。裘裘的这番话让我对她有些刮目相看,我没有想到在那个粗线条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如此细腻而丰富的内心。

  [1]

 [1] [2]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