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流失的图书 流失的道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01:47 光明网-光明日报

  140本漂流图书的“沉没”,虽然可能有技术上的原因,但在根本上,道德的“沉没”使图书漂流真正遭遇了尴尬。南开大学的此次活动实实在在是一场“道德试验”。

  “道德”一词常挂在我们嘴边,但很多时候,讲起来说不清楚,做起来模棱两可。道德原则充满弹性,不似法律条文那般刚硬,因而也就赋予了人们很多选择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如何进退,便是一个人道德优劣之所在。南开大学的图书漂流活动正是提供了一次

选择进退的机会,结果让我们看到,许多人利用道德原则的弹性图谋着自己那一点卑微的私利。

  小小的利益计算便能突破道德原则。这么说来,道德原则是不是过于脆弱?我们不是常能听到“诚信值几个钱”这般对道德原则不屑一顾的质问么?然而,事实上无论人们怎么看轻道德原则,它依然在无形中指挥着社会行为。从本质上说,道德是人类合群生活的一些规则,只要存在人群就会存在道德原则。很难想象,荒岛上鲁滨逊这个“孤家寡人”会为道德问题而烦恼。不过,道德原则的不可或缺和潜在力量,并不意味着一个社会不讲道德就能自然而然稳定有序。道德原则的威力在人们恪守它们之时似乎了无痕迹,但在它们遭到践踏之时就会迸发出来,使社会运行付出高昂的成本。

  作为社会规则的道德原则同时也是溶化在每个人心里的内在律令,制约着人性的种种弱点所可能引发的破坏行为。“挑战大学生”的图书漂流活动,实际上这就是在挑战人们以道德原则克服人性弱点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运用贵在始终如一的自觉性,不因时间、场合等外在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也就是我们传统道德修养当中讲究的“慎独”。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的道德状况,在这一点上最能得到检验。在图书漂流这个道德事件中,我们遗憾地看到“慎独”之人太少。这是堪忧之处,也是我们的道德教育应该改善之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