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胡风的旧诗说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11:02 红网-三湘都市报

  ◇朱健

  年轻学人钱志富君新书《七月派诗人论》,第二章专论诗人胡风,四十多页有近二十页谈胡风的旧诗。初读,颇感意外。多想一想,觉得有道理。最明显的是钱君所言“胡风的旧体诗在他一生的诗歌创作中占了半壁江山”。其实就数量而言较之新诗不止半壁江山,就形式而言那些狱中连环诗体乃千古未有之戛戛独创,就质量而言,很懂旧诗又很懂胡风的

聂绀弩誉之为“大手笔”。凡此,过去自己皆略有所知,唯囿于思维定式,未曾多想。而今钱君不拘故常,思想活跃,视野开阔,胸中另有丘壑江山,给出一个“整体”的诗人胡风,果然后生可畏。钱君书中谈阿垅,谈贺敬之等,也都涉及他们的旧诗,可见他已形成思路,并非故为惊人之论。

  人众均知,“七月诗派”是以自由体为主的新诗流派。胡风艾青等人以下,皆以新诗诗人名世,从创作到理论对新诗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们受域外文学影响,自不待言。近年“现代派”流行,更有论者言及“七月诗派”是不自觉地走近“现代派”,也可存此一说。但作为“中国新诗”,大概域外影响只能算后天“印记”。钱志富未及深论而已经标出的胡风等人的“旧诗”,便颇能引人联想:这算不算发现了“七月诗派”先天的“胎记”?也许谓之“基因”“底色”更妥?因为大概可以认定七月派诗人不论是否能写或写过旧诗,都是从娃娃开始就先学“旧诗”,然后才走近“新诗”的。从梅志先生晚年心血所撰《胡风传》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可知胡风从童年到少年读的是“经学”(即私塾)。《百家姓》《千字文》等识字读本,也是韵语的启蒙;对“对子”则是诗学的启蒙。《胡风传》更记载少年胡风曾认真地抄下业师朱先生“写给他们的诗词,认真地背诵,并记住那些平仄对仗规律。同学们都在学着作诗,光莹(胡风用过的学名)也写了不少,同学们传看时都说好。”(见75页)书中还记下另位老师出上联“六管笳灰更凤律”,少年胡风略一沉吟,对了“满城桃李属麟岗”,麟岗是学校所在地名,即景生情之句,大概是我们所能见到的胡风最早的“旧诗”了。梅志先生珍藏的这杯百年陈酿,品牌固属“少年胡风”,但“七月派”的诗人们(扩而言之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大概都曾以各自的方式浸润在这种历史文化氛围中,从而自觉或不觉地形成旧诗审美情结,理还乱而又斩不断,挥之难却。故而以胡风等人的“旧诗”为切入点之一(仅仅之一),进而解读“七月派”新诗诗风和诗人人格,大有文章可做。

  由是,我又想起了北京大学年轻女学人王丽丽前两年出版的《在文艺与意识形态之间——胡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章,“胡风文艺思想的原生形态”,开宗明义,追本探源。其中第五章“整体思想与阴阳两极太仪图式”,堪称言人所未言。在我读来,似乎尚有若干环节未能贯通。印象较深的是,王女士引域外学人胡风研究成果,力求把著名的“主观战斗精神”命题和著名的“天人合一”说衔接,似乎言之有理,又似乎缺了点什么。可能因为“天人合一”的解读,几乎言人人殊,难有达诂之故。两位年轻学人,不约而同,对胡风及“七月派”的文化血脉源流,开始进行较深层次的梳理,尽管行之未远,但新人新书新视野,总令老朽如我,感到后生可畏,来日方长。附加一言,从两位的新书大量引述中,我方知道近年有那么多中青年学人(包括外国学人),写了那么多关于胡风和“七月派”的书和文章。无缘也无力拜读,感慨之余,不无遗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