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脱去鄙陋,莫教秦皇笑今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11:43 云网

  杨子才

  笔者去陕西临潼,曾到城西南洪庆村的坑儒谷凭吊。有关坑儒谷,后汉学者卫宏在《诏定故尚书序》中记载颇详:“秦既焚书,恐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种瓜于骊山陵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观。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以土,皆压,终乃无声。”揣摩文意

,这大约是在不适宜种瓜的寒冷季节于山中特暖之地秘密种熟了瓜,要“诸生贤儒”们都去观看并作解释。儒生们正在争论不休之际,拨动机关以土填满山谷,把七百儒生全部活埋。生活在今天的人,尤其是各族青年(包括青年新闻工作者),读过这段纪实文字,知道这次阴谋杀人经过的不多。

  归来,感慨万千。今天,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残暴愚蠢行为过去两千多年之后,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国家,文化昌明,教育事业空前发达。但前进之中也有隐忧,笔者手边就有如下一则资料:

  据一家媒体对9省市4654名城乡各族青年的调查表明,近40%的人除了课本以外基本无藏书,另外只有50册左右书籍的人达36%。有些青年人上一次歌厅花上几十几百元不在乎,居室装修豪华,家电齐全,却四壁无书。

  不知怎的,每每读到这些“生活日益美好,读书越来越少”的资料,笔者便想到了秦始皇。他当年焚书坑儒,用暴力推行愚民政策,但越是压制,各族人民越是爱好读书,使华夏神州成为文教昌明的泱泱大国。今天,一些人却出现“无人焚书偏不读”,甚至“不坑自灭”(只谋钱,不谋文)的现象。秦始皇如若地下有知,说不定他也会大感惊异:“今天的人竟然如此甘心自愚,厌书弃书,何须焚烧与坑杀!”

  爱读书的风气,对国家民族关系至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爱读书的人多了,就会人才济济,事业发达,国家强盛。反之,必然文化落后,走向衰败,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各行业而言,一个单位人才的多寡,事业的盛衰,是与读书风气的强弱紧密相联的。不爱读书的人多,得过且过,队伍素质必然低下,报刊势难办好;爱读书的人众多,深钻博习,自强不息,必然人才辈出,队伍实力超人,事业兴旺发达。实例甚多,不胜枚举。

  追溯历史,我们中华民族所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几千年来历经劫难而愈奋,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一个关键因素,是它有深厚优秀的文化传统。历代的志士仁人,都刻苦学习,以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为己任。即使在战乱频仍、灾难异常深重的五代,人们也没有放松这方面的努力。对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意义极为重大,使书籍得以广泛流布的雕版印刷,就是在五代时发明的。这项发明在世界上也是空前的,影响极为深远。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上对此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多如繁星。汉族这方面的人士不必细说,单是各兄弟民族的杰出人物做出的贡献,就足以夸耀于世。比如,元代的耶律楚材是契丹族人,他是优秀的政治家,也是成就卓著的文学家,他给人们留下的《湛然居士文集》,洋洋大观,诗文风格豪放,是那个时代的瑰宝。史家认为,他“在中国文学史的少数民族作家中,堪称一杰”。元代萨都刺成就更高。这位蒙古族诗人的诗歌,成就远过同时代的许多汉族诗人。在大批元曲作家中,有不少是少数民族诗人,其作品灿若星月。到了清代,满族学者的贡献极大。身居帝位的康熙、乾隆带头苦学,喜爱读书,成就非凡。在康乾之世,编撰了《全唐诗》、《四库全书》等大量典籍,促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我们生当盛世,生活条件日益改善,有了多读书的条件。因此,我们这一代人,特别是青年人,应该比以往任何时代的人更爱读书。金代诗人元好问说:“撑肠正有五千卷,下笔须论二百年。”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有史以来最有文化的一代新人。为此,就要抓住大好年华多读书。读书多了,可以使人由凡夫俗子,成长为极有知识极有力量的人。清代学者孙石芝说:“夫天地间之有书籍也,犹人身之有性灵也。人身无性灵,则与禽兽何异?天地无书籍,则与草昧何异?故书籍者,天下之至宝也。”他又说:“天下唯读书之人,而后能修身,而后能治国也。”

  广大青年朋友们,愿你们爱书读书,脱去鄙陋,获得知识与力量。莫教秦皇笑今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