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孩子“上学难”,何时不再“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12:00 光明网
许贵元

  孩子上学难,究竟“难”到什么程度,看了4月18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刊发的一组图片新闻令人吃惊,备感揪心和忧虑。

  这组图片新闻介绍的是,四川甘洛县乌史大桥乡是彝族聚居区,村落分散,人烟稀少,孩子上学每天需要爬木梯上下悬崖,过大渡河要吊溜索,随时有发生“意外”的危险。加之路途遥远,孩子们大都把精力和宝贵的学习时间消耗在路上,很多学生上课时疲倦不堪

,不能集中精力听课,饿着肚子上课的也不少。从照片上看得出,学校破旧简陋,孩子们上学十分艰难,而且是“冒着生命危险上学”呀!乌史大桥中心校校长赵元兵告诉记者:“因为许多学生上学路途遥远,花在路上的时间很多,如果放学迟了,学生可能天黑也回不了家。”乡中心校如此,村小同样面临学生上学路远的问题。

  报道中说,乌史大桥乡有7所小学校,尽管分散,但却一所也不能撤,否则就有山里的孩子上不了学。因为学校房舍紧张,一直不能实行寄宿制。乌史大桥乡的群众盼着乡里能有一所寄宿制学校,让孩子们安安心心读书,不再冒着生命危险去上学。

  看来,解决孩子“上学难”和“安全上学”的问题,眼前的出路就是赶快建一所“寄宿制学校”。这是当地群众的呼声和盼望,也是我们政府应该努力的方向。有了“寄宿制学校”,既可以保证孩子们无忧无虑安心读书,又可以消除家长们的心病。

  近年来,虽然农村基础教育条件日益改善,但在一些偏僻、贫困地区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仍比较突出,这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气候极不协调。俗话说,荒废了孩子就是葬送了国家前途,也是对历史的犯罪!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能把普及农村教育视为“填不满的坑”,要彻底改变多年形成的“重城市轻农村”的教育观念。农村需要文化、更需要人才。教育问题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只要我们国家下大力量,把农村和农民的问题解决好,孩子“上学难”、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上学”现象就自然迎刃而解了,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就大有希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