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日学生当自强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16:30 中国新闻网 |
(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前些日子有幸观看了国产影片《霍元甲》,我打小看了那么多部关于“霍元甲”的影片,然而却从未有过可与此次相比的观后感,也许是正值自己身处异国的缘故吧。在这里咱们暂且不提演员的表现以及各方媒体对此片的影评如何,单来谈谈其中那股浓浓的不息的 自强精神吧。影片的历史背景时值中华民族最为屈辱的那一时刻,的的确确需要有霍元甲这类的英雄出现,来为意志消沉的人们打上一针“兴奋剂”,来唤醒国人的蒙昧。时隔一个世纪,时代不同了背景也不同了,我们中华民族又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许我们可以不再为亡国的危机而献身,也许我们可以不再为民族的危亡而奔走,但那自强的精神确应是一种不可更替和磨灭的国人应有的风貌。 当我们走在日本繁华的街头,那琳琅满目的商品必定会应接不暇地跃入你的眼中,刺激著人们的各种感官。其实早已有人发现,在这极大丰富的物质天堂背后掩盖著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那就是百分之五六十的商品标注著“MADE IN CHINA”或是“原产地中国”!服装、箱包、鼠标、键盘等等诸如此类。这一切表面上看来是一件极为值得骄傲的事情,然而回过神儿来仔细一想,心里却真的很不是个滋味。原因是这些国货基本上都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或是间接的原料输出产品,日本不愿把本国的人力和物力浪费在这些“卖不出价”的商品上,而且最为让人伤感的是即便是中国制造却也标注的是日本品牌。再想想幼稚的自己曾因拥有的某某物品是日产而得意,如今我不禁佩服起那位身在日本却宁可花高价也要买“LENOVO”笔记本的同学来了。 我明白,在短时间内想改变这一事实是不太现实的,然而我们却可以从自身做起,为改变这一现状而努力。我不是在这里号召反日,也不是来重提抵制日货,而是希望我们这批留日的学生清楚明白自己来日本的目的是为了“自强”。不光是为自己,也是为了“中国人”这一共同的不可抹煞的姓名而自强。 纵观旅日学生,其中绝大多数都参与著这样或那样的形形色色的工作,以工养学,凭藉著自己的才智和努力,挑起自己的前程和亲人的期望。但其中又不乏“为了打工而留学”的人,可能是他们认为有了钱就是“自强”了吧。这也难怪,在日本即使是打最低等的工时给七百五十,每天打足八小时,一个月除去生活费必须的费用也可以赚到相当于国内高薪阶层的钱。就此问题我曾与北京理工大学的一位博士探讨过,我们得出结论,首先在日本每月收入一万人民币和在中国每月收入一万人民币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接触的社会层次和生活档次有著本质的区别。再则到日本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先进的东西,打工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一味地去打工而不顾学业犹如买椟还珠…… 我想的确是这样的,也许我们可以赚出生活费、赚出学费、甚至赚出回国买房的钱,但是“自强”不是这样体现的,也不是这些就可以代替的。我们的青春会永远留给日本那些最为低等的廉价劳动,而仅有的可与青春相提并论的知识也只会是一张空空的所谓“文凭”了。然而,这样与那赫然印著日本品牌却又“MADE IN CHINA”的商品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不明白……显然这不是真正意义的“自强”。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LENOVO”那样在更高的领域闯出些什么,做到让人另眼相看呢? 让我们回首看看那些同样是勤工俭学而且卓有成就的先辈们,再审视自己吧。他们一样为生机奔波过,一样被孤寂聊奈煎熬过,可是他们抓住了留学的真正意义,不负“自强”二字。确实,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卓有成就,这一点不容置否,但我们至少也要学有所成,才能对得起自己渐渐逝去的青春和所承受的一切磨难,而且只有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自强”了。 来源:日本《中文导报》文:亚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