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没有郑灯娒,就没有这条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05:25 浙江日报

  本报瑞安4月27日电 (瑞安日报记者 夏盈瑜 郑拥拥 通讯员 季保卫) 今天凌晨3时,瑞安市金川乡雪尖山下村。20多辆满载村民的大巴车缓缓启动,近千名村民为好人郑灯娒送别。

  65岁的村民郑春存说,“他为我们做了太多的好事。”75岁的郑加思老人说:“没有灯娒,就没有这条路。”这条路,就是郑灯娒生前日夜牵挂的通村公路。这条水泥路从雪

尖山的山顶蜿蜒而下,将瑞安市金川乡雪尖山下村这个只有60多户的小山村与瑞安和瓯海连接起来。

  4月20日清晨,郑灯娒正在路边看工人干活,一辆满载水泥的拖拉机从后面倒过来,他身边一台柴油发电机轰隆不止,谁也没听到响声,等拖拉机倒车至工地现场时,郑灯娒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人们在怀念着好人郑灯娒。早在1982年,郑灯娒就外出闯荡,经过多年的努力,在瓯海区瞿溪镇开办起一家皮革厂,还在温州皮革市场拥有多家店面。

  雪尖山下村村民大都住在海拔约700米的山上,下山只有一条陡峭的小路,从村子到乡里,足足要走3个小时。从小生活在这里的郑灯娒,明白“村庄不通公路,村民没有出路。”2002年,金川通往瓯海的“金瓯公路”动工了。但是规划中的金瓯公路并没有经过雪尖山下村,正在瞿溪办厂的郑灯娒听到这一消息急了,他放下手头的生意匆匆赶往金川乡,与当地领导协商此事。

  郑灯娒的执著打动了乡领导,乡领导提出雪尖山下村先自行筹款修路,再上报立项。然而,雪尖山下村是个只有60户300来人的小山村,村里集体经济一片空白,村民又不富有,要修一条通村公路,谈何容易!

  郑灯娒将所有的生意交给儿子,独自回到家乡带头修路。他带头捐献2万元,并动员亲友、村民集资10多万元。以郑灯娒为首的村募捐组,还四处“化缘”,得到了沾亲带故的外村、外县好心人30余万元的资助。

  有了启动资金,道路工程于2003年上马了。郑灯娒和村干部们一起天天“扎”在工地上。刚开始,路从哪里开始修,又往哪边修,大家都不清楚,郑灯娒带头去“摸路”。有些路段柴木茂盛,他用锄头、镰刀在前“开路”,再让测量人员通过;有些路段非常陡峭,他总是第一个攀着杂草、树枝上去,那段时间,他手臂上留下了许多个血口子。

  为了道路早日竣工,郑灯娒离开瞿溪最繁华街道上的房子,搬到雪尖山下村设施简陋的老人宿舍。几年来,他不仅没拿一分钱的补贴,还卖掉自己在皮革市场的3间店面来维持工程费用。

  原本西装革履的老板郑灯娒,又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的一头黑发数年间全部花白;长期的日晒雨淋,他黑了、瘦了,体重由原来的60公斤减到52.5公斤。

  如今,经过3年多的建设,总长2.75公里的通村公路路基已全部铺好,再过一个多月时间,混凝土路面就可全部浇毕。“等到通车时,我们要为老郑立个碑,让他永远陪着亲手修筑的路。”村民们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