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应由“盛行”变“慎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05:32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近年来皇帝戏、妃子戏甚是流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编剧和导演们从正说到戏说甚至是胡说,可能存在一个历史和社会发展观的把握问题。许多戏里对皇帝、皇妃的图解,用当代人的理想要求去着墨,任意拔高其政治视野,不仅不符合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并且对社会的变革、历史的发展不是用“人民创造历史”的观点去解析,而是厚望于清明的皇帝、皇妃。在沉重的历史舞台上看到的仅仅是几个皇帝、

皇妃,或长袖善舞,或激昂陈词,或纵马边疆。

  著名作家王蒙曾对帝王戏提出批评,认为很多戏里面的封建思想太多,对帝王美化过多,甚至夸帝王“燃烧了自己,温暖了大地”。这种媚俗的文化直接讨好了某些男人唯我独尊、三妻四妾的龌龊内心。一些编剧导演的“帝王崇拜”意识会严重误导大众,非常不利于民主法制社会的建设。

  仔细探究起来,皇、妃戏有市场,自然会引起一些编剧、导演的创作冲动。但是,为什么社会上还有许多人明知其是戏说、胡说,却也看得津津乐道。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皇帝在封建时代属于唯我独尊式的人物,其个性自然可以尽情释放,天马行空的潇洒做派,迎合了我们这个崇尚个性自由的时代。二是经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目前社会利益调整剧烈,人们对社会的公正与公平心理预期增强,在心理易于失衡的时候,容易在“帝王戏”里找到慰藉。三是戏里“皇”、“妃”生活奢侈、雍容华贵,满足了一些人潜意识里对豪华生活、风光做派的向往。再就是我们的百姓历来有清官情结、明君思想,总是把自己的幸福系于一个清官或是开明君主身上,这几年的“皇”、“妃”戏里大多有明君贤妃,自然深受一些人的喜爱。

  在创作自由的今天,皇、妃题材的戏,就其本身来说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视角去把握。如以末代皇帝溥仪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很多,有人认为,没有一部超过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原因何在?因为贝托鲁奇抓住了溥仪的特征,抓住了这位皇帝一生都在迷茫地寻找“我是谁”的答案这一主线。

  对于“皇歌”、“妃舞”这种所谓的艺术追求与创作,其实更多暴露的是我们一些创作者急功近利、一味追求票房价值而忽视真正艺术价值的畸形心态。因此,有必要在影视业扫“皇”打“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