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有忧患,更要有行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06:00 光明网
水晶(北京剧评人)

  通过这种薪火相传和“输出~回流”机制,不断地积蓄力量,组成一个或多个民间剧团,建立多元化的合作创作模式,丰富戏剧界的创作生态。

  这些年来民间戏剧人一直在推动、呼唤、支持多元化的青年戏剧创作,不为别的,只因为体制内戏剧的低效率生产模式和为商业而戏剧的逐利投资都无法支撑戏剧的根本,一种自然生长的、不以功利为目的的戏剧生态才是可以绵延长久的生态。北剧场是这种尝试之

一,连续五年的大学生戏剧节是这种尝试之一,不断推出戏剧圈内圈外的新人新作也是尝试之一。

  然而,青年戏剧的力量与生长点在哪里?这些年,也有一些从来没有做过戏剧的人仅仅因为热爱而开始从事戏剧创作和制作,但经验的掣肘令他们无法长期坚持,努力一时而获取的经验亦无法再次运用。我们一直期待有一种更成熟的、更长久的力量——他们能够带着戏剧经验的力量而来,又能为更清澈的戏剧理想而去,他们懂得在体制内的生存之道,亦有信念在体制之外打造自己的创作平台。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界曾有过一段狂飙突进的年代,许多戏剧人用各种方式冲破束缚,进行多样化的实验与实践。这种纯然的冲动到90年代末,便颓然为商业大潮而裹挟,迈上攻票房、夺名利的康庄大道。当年的旗手今天大多已成戏剧商号的金字招牌,而敢于质问和怀疑的戏剧实验精神早已烟消云散,理想主义的口号哪里敌得过赚钱养家糊口供车房这种实际目标。

  昔日的偶像已身陷名利场,今天早已被“经纪人”和“市场化”思想洗涤过无数遍的年青戏剧人当中,哪儿还会有我们想要等待的“傻子”出现呢?

  当袁鸿、杨婷等人继《圣井》、《切·格瓦拉》之后再次推出“青年戏剧计划”时,当于月仙这样的演员率先加盟这个计划时,还有也准备走上这条路的赵宁宇、李乃文、郭涛等等……。他们都是有丰富的戏剧经验,有深埋的戏剧理想,又愿意积蓄力量尽力为理想一搏的人。而又恰恰是他们,可能最有力量改写今天和明天中国的戏剧舞台。

  “青年戏剧计划”目前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它的目的在于利用发起者和组织者的资源,推动有经验和实力的年轻戏剧人重返舞台、创作作品,并帮助他们推广和成长。同样,这些被推上前台的年青戏剧人,并不是在获得新的声名与利益之后就此扬长而去,他们必须也必然会把收获的一部分贡献出来,由“青年戏剧计划”的组织者们用于新的参与者。

  通过这种薪火相传和“输出~回流”机制,不断地积蓄力量,组成一个或多个民间剧团,建立多元化的合作创作模式,丰富戏剧界的创作生态。

  当我们慨叹中国民间要出一个像《流山儿事务所》那样的剧团至少还需要20年时,除了深重的忧患意识之外,更需要的是从现在就开始行动。不是为了赚取金钱和名望,不是为了把灯光舞美的财政预算花到自己口袋里去,而是为了真正的戏剧理想,为了在舞台上完成此生的梦想,为了在剧场当中找到幸福——手执火把,启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