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反腐掌故非要去阅江楼听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08:24 东方网

  4月26日,南京推出了第一条“金陵廉政文化特色旅游线”。这条由南京市纪委、旅游局、监察局共同打造的旅游线路,借古说今,贯穿城南、城中到城北的6个著名景点。(4月27日《现代快报》)

  从著名的景点中“挖掘”出一些廉政“典故”以借古谕今,可以看出有关方面的确是煞费一番“苦心”的。但俗话说得好,“在家不行善,何必烧远香?”对于一些贪官们来

说,在游览景点、大饱眼福的同时,“道听途说”一些历代廉政方面的趣闻逸事,也未必就能让他们醍醐灌顶、弃恶从善。早在春秋时期,鲁国的史官在描写一个贪官时就形容道:“侵欲崇侈,不可盈厌,乐敛积实,不知纪极。”可见,古往今来的贪官们为了满足一己之欲,即便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也要如蝇逐臭、前“腐”后继的,这些“挖掘整理”出来“反腐败的遗产”,恐怕也只会“春风过驴耳”了。

  据说,目前已确定的“廉政文化特色旅游景点”有贡院的“科举考试选人才”、瞻园的“太平天国兴衰史”、梅园的“清廉无私好楷模”、台城博物馆的“城砖铭文查责任”的、鼓楼公园“诫碑为镜话权力”、阅江楼的“廉政画廊明是非”等。我们不难发现,将这些著名的景点与“廉政”二字硬生生地联系起来,实在是有生吞活剥、牵强附会之嫌。比如,在南京“阅江楼”百米长廊的连环画上就记载着这么一段故事:明太祖朱元璋为防止官员涂改账册以谋私利,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汉字中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以有效堵住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应该说,这个故事是很能让人长些见识的。但了解这个“壹贰叁”的掌故,又何必非得去“饱览六百年烟雨”的“阅江楼”不可呢?

  说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让人不禁想到前段时间红极一时的“红色旅游”来。组织“红色之旅”的初衷本是让党员干部实地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但在个别地方,“红色旅游”却成为公款旅游的幌子。以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游为例,旅游的线路竟绕到了峨眉山、九寨沟、都江堰等地。这样的“红色旅游”不但起不到精神加油、灵魂洗礼的作用,反倒是带来了新的腐败。有一些单位下到基层要吃要喝,有的领导把自己的家属孩子都带上参观游玩,更有甚者,一些单位为了凑到“旅游经费”,便利用本部门的权力罚款、收费来“筹资”,还有的把“灰色开支”都放在“红色旅游”等爱国主义教育的账里“报销”了。人们有理由担心,“廉政旅游”会不会也“变味”、会不会再成为“公费旅游”的一个新的借口呢?

  应当说,我国廉政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廉政文化遗产也是极为丰富的。但纵观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官吏侵贪依然是屡禁不止,归根到底正是由于制度的弊端。我们借古说今、古为今用,首先要找准这个“病灶”。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只有建立“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不必腐败、不愿腐败”的一整套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有效机制才行。当然,要做到这些,就绝非是一趟“观景思廉”的“旅游”那样惬意与轻松了。


作者:王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