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武洁:"房奴活该"与"不买房运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08:43 东方网

  昨日,包括王石、冯仑等40余位董事长参加的“中城联盟”董事长联席会议在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召开。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一干地产大佬就当前房市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不乏惊人之语。“成为房奴那是活该啊。”对于近期出现的新名词“房奴”,北京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这样看待。冯仑说,中国老百姓有买房的传统,希望人人都拥有一套房,这是非常不现实的。“人家国外还有很多人没有房呢,我们有些城市的自有房拥有率目前已经远远高过国外。”冯仑表示,买房肯定要量力而行,“你让大学才毕业的年轻人就去买房,这

无异于让幼儿园的小男孩找媳妇”。(4月27日《南京晨报》)

  看到这则消息后,又看到了4月27日南方新闻网的一则市民组织的“不买房行动”的消息,昨天,一篇《深圳市民邹涛关于发起“不买房行动”致全体市民的公开信》出现在奥一网上。“面对‘虚火上升’的楼价,为了社会的和谐,我们不能再视而不理,我们需要积极的行动……为了不做‘房奴’;为了一辈子不要再背负沉重的债务;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在近3年之内不要买房。”邹涛在公开信中呼吁。昨天的帖子发出后,同样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自上午11时36分公开信发出至晚上19时,网络点击量便达到了1717次,市民回帖达156篇,纷纷赞同这个购房者联手平抑楼价的想法。

  一边是当“房奴”活该,一边是“拒当房奴”,买卖双方的搏奕不可谓不激烈。

  实际上,两者谈的根本还不是针对的同一话题,一方面是广大中低收入百姓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开发商追逐高利润,大多钟情高档房。如此一来,当然是个说各话。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表明,在24个大中城市里,每套12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占商品房面积的比重还不到50%。来自建设部的消息则显示,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将超过26平方米。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认为,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到了中高收入国家的水平,这明显超出了我国城市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

  而与此悖论同期上演的则是越来越多的市民不愿买房或买不起房。几年来房价的疯长在去年遇到了强大的阻力,不少核心城市出现了房地产市场低迷甚至跌价的事实,虽然这一境况随着去年一段时期的房价回归在今年有所缓和,成交也有所放量,但由此引发的房市回暖、房价将继续高涨的论调却不绝于耳,但这种一厢情愿式的期望不仅缺乏基本依据,甚至有“好了伤疤忘了疼”之嫌。

  百姓总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购买到一套房子。花几年的积蓄买房也是全球各国的普遍现实。但国际公认的比较适宜的房价收入比为5,即普通居民花5年的收入就可以买起一套房子,而我国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早已突破了10点大关。再看看我国房地产消费的现状,买房早已不是一对小夫妻所能承受之重,于是倾全家之力,除了夫妻二人,再加上双方父母的毕生积蓄,甚至还要向亲朋好友借贷,实际上正是存在于我国房地产消费的普遍现状。几代人、好几家供一套房子这样的景观估计也是全球独此一家的中国特色吧,这也可以部分的解释为何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如此之高了,但是房子还是有着一定销路这一令宏观经济学家也难解的现象。

  或许,认为“房奴活该”者恰恰忘记了,他们之前的利润并不都是由富裕者维持着,而恰恰是由这些几代人供一套房的人们维持着,如果没有这些活该的“房奴”,怕是房价真的早已降了也未可知。“几代人供一套房”这种中国特色的购房模式或许可以维持房地产暴利于一时,但是却断乎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去年以来出现的房地产低迷正是向这些“悖论”敲响的一记警钟,随着房价趋于稳定以及部分地区的合理下调,消费者重回市场可以理解,但是就此而认为房地产市场将重整旗鼓,再次高攀,则显然是在挑战消费者的智商与理性,当几代人的消费能力都已被前期的房地产市场掏空甚至透支之时,房地产市场只能是理性回归一条路,看到一时的暖市,就又想梦回并继续那段高暴利的“幸福”时光,这样的想法或许可以理解,但终究远离了现实的基础,也仅能停留在梦幻的层次上。

  房子虽然是大宗商品,但说到底也不过是百姓生活中必须的商品之一而已。因此,它也就必须符合正常的市场价值规律。一个健康的房市也应该有着自然的涨落过程,“值”高于“价”则涨,“价”高于“值”则落。祈求某种商品永远大幅走高只能是一种奢望,近几年出现在房地产业的那种远高于全国平均经济增速的暴利性、投机性涨幅本来就不该出现在一个健康的经济体内,而如果出现了,则必须有人为这种短期高速的不健康增长埋单,这无需依赖过多的外力,而是客观规律使然。毕竟想一口吃成壮汉,可能性并不大,由此而引发的消化不良和身体不适倒会是常见问题。

  再从现行房地产供应结构而言,较之日本家庭平均60-7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而言,如今国内建筑的楼盘90平米才算个小户型,要想买到个三室的房子怎么也得120平米以上,而在十年前,90平米盖个三房还绰绰有余呢,如此“大手笔”的户型设计才是将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置之不顾,导致房地产结构性失衡和供求悖论的又一原因吧。为了利润,户型设计追大求洋,人民未富,户型先豪,如此具有“前瞻性”的产业只能是百姓之痛,金融之患。

  过高的房价将居民收入远远抛在后面,其后果不仅仅是加大了居民生活改善的门槛,更有直接引发经济整体停滞和下滑的可能。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虽然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但是从日本及香港房产泡沫破裂的经验和教训中,我们不应如此迷信于“房价高”的“天生性”与“永久性”,恰恰相反,不合理的扭曲房市就有着下跌的“必然性”和“可以预期性”。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但是过高的房价收入比,几代人供一套房的现实却必然成为阻碍社会前行和居民生活改善的拦路虎,从这个角度来讲,唯有房价的合理回归才是居民之福,国家之幸,或许也是开发商们长远发展之幸。


作者:武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