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一个公民对“3.22:1”数据的解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12:00 光明网
刘继忠

  据新京报报道,2006年《农村经济绿皮书》一书披露地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城乡人均收入比例差距进一步扩大,其比例高达3.22:1,专家还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差距一直在不断扩大。数据还显示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为2185元,比2003年增长12.4%(以现价计),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182元,比2003年增长10.3%.,这表明农民居民消费低于城市居民消费。此书是4月14日由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国家统计局等单位发布的。

  “3.22:1”这个数字实在过于抽象,它毫无感情色彩,忙碌的公众也引不起任何波澜。但把它放大1000倍,也就是说,假如一个市民人均月收入3220元,同期的一个农民人均月收入1000元,城市人同期平均多收入了2220元。这“2220”元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它可以买一台不错的彩色电视机?大致略高于一名大学讲师的一个月工资;若以100元一袋优质化肥的价格计算,可买22袋,以一亩地需2袋化肥为标准,可用11亩地;这2200元大致可以买一头耕牛,十多字山羊等等。

  有此放大、对比,数字“3.22:1”也就立即释放出它自身携带的深深的沉重感,我们也就更能掂量出“城乡人均收入比例进一步扩大”这句话的重量。但也许有人说,这种放大与对比不大科学,它没有对农民与城市人的消费水平。这种说法也许有一定道理,但确实一种“偏理”。这是因为消费是建立在收入基础上,收入少,消费自然不会高到哪儿去,这是经济学的常识。而且调查数据还显示,农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增长情况是高于同期城镇居民的。

  如此而言,诚如报道所说,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调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增加对农村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是一剂不错的治疗当下“三农”问题的良药。

  但是,“三农”问题积压甚久,问题多多,不可能用一个措施,几个政策在瞬间予以解决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立马就呈现在眼前。这是不应该说的社会常识,然而在一些政绩观、数字观作怪的地方,依然存在着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做法。也许他们能感受到农村的落后,也想急于改变现状,让党的政策尽快地惠及农村,让农民过上好日子。但是,急功近利的药方对于久病的农村来说却不是良药。反而会生出一些新农村虽好,虽漂亮,却不实用;农民依然受苦,官员却连连谨慎的“怪胎”来。而在“城乡人均收入进一步拉大”新闻报道的刺激下,“急功近利”的幼苗会成长成“冒进”的思想,若土壤适合,水分充足,甚至还会演变成昨日的“大跃进”。但愿这是笔者的杞人忧天,但历史已经证明,“大跃进”是十分有害,要不得的,过去如此,现在更是如此。因此,要以史为鉴,警惕一切急功近利的“冒进思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