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把电影引入教育:让学校远离“恐怖的城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14:44 新华网

  人类把最好的东西给了孩子。最好的文章编成了语文课,最好的物理成果编成了物理课,最重要的事件和人物编成了历史课。那么,人类拍摄的最好的电影呢?

  

  “当日本正苦于教育的崩溃,邻国中国面向未来,在国家的领导下,以惊人的势头

推进教育改革,其中,利用电影课进行教育的新方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是2001年夏天,日本《致知》杂志社社长来华专访了电影课实验研究的设计者雷祯孝后发表在《电影改变儿童》一文中的一句话。2006年3月底,促成那次采访的关键人物滕井胜典6年来第7次来到中国,为了同一个目的:把电影课引进日本。

  这位62岁的日本企业家向半月谈记者描述:日本每年有30万~40万小孩厌学,有条件而不去上学;有70万~80万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工作。

  民进中央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一些农村中学平均辍学率接近40%。河北一个“普九达标县”,初一入学1万多人,到了初三中考时仅有4000来人。校长和老师抱怨说:大批孩子因“厌学”而辍学。

  新华社4月初报道说:中国17岁以下的孩子中,有约3000万人受到人际关系、学习适应等各种问题困扰,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患者越来越低龄化。

  再联想到去年“超级女声”在成都选秀时,有上万名初、高中女生逃学去报名,疑惑产生了:学校在多大程度上、多大范围内成了“一座恐怖的城堡”?

  教育部社科司等单位最近联合举办德育论坛,讨论谁偷走了孩子们的信仰、同情心、感恩心、宽容!

  今年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改革高考录取方式,以面试为主要依据,并宣称再好的一张试卷也无法检测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社会上议论纷纷:应试教育怎么改?

  中国人才学创始人雷祯孝有一个“药方”——电影课。

  

  很多人是在看了一部影片后,才开始人生的转折。

  爱因斯坦看了科幻作家的作品以及改编的电影后,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在一封写给博物馆的信中,爱因斯坦说:“电影,作为一种对人类精神幼年时期的教育方法,是无与伦比的。因为电影可以使思想剧情化,这比用任何其他的方法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和理解。”

  在看了中国人既做看客又做刀下鬼的电影后,决定弃医从文。鲁迅说:“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

  在四川深山中长大、从小就狂想把全世界好电影看光的雷祯孝明显受到了这些伟人的影响。1980年,这位闻名全国的人才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教育改革设想:编映电影课程。

  “把全世界最好的电影献给孩子!”从1993年开始,雷祯孝投入了几乎所有写书挣来的稿费,千方百计搜罗影片,进行挑选、分类、剪辑。

  十几年来,从人类拍摄的23万多部故事片中,雷祯孝选看了一万多部电影,平均每天至少要看三部,收藏了12000多部电影作为研究库。以狗主演的电影为例,他从全世界328部以狗为主角的电影中挑选出了21部,再细分:狗救人的、狗创业的等等。又如,他精选出《森林王子》的十几个版本,版本之间时间跨度达80年。

  刚开始推广课程时,别人老是把雷祯孝当作售卖盗版光碟的小老头。而后来,电影课相继列入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课题。在中央电化教育馆等单位的推动下,如今,全国26个省市的321所幼儿园和中小学已成为电影课的实验田,55万多学生和2.5万多老师成为电影课的开拓者。

  中国电影课已走出国门。2002年,雷祯孝应邀前往日本7大城市巡回演讲,引起轰动。2005年8月,中国第一次在世界超常儿童会议上组织论坛——“中国电影课对儿童多种才能的培养”。美国、瑞典、德国等多国的教育心理学家高度评价中国大规模地、有系统地把电影引入教育这一创举。

  

  “我们盼望上电影课,盼望着,盼望着,上课的铃声终于响了……”“我们希望每天上电影课……听着那深情结束曲,想着明天又不能上电影课了,真遗憾。”这是学生的表白。

  “我们8年来的实践表明:电影艺术,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画面的展示,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优化了感知渠道,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变传统说教为生动、直观、形象的愉快教育……电影课是伟大的教育诗。”这是老师的歌颂。

  雷祯孝给半月谈记者介绍了用电影开课的几种方式:一种是常规看片,学校可以结合节日等需要,选播经过精心挑选的几百部电影。

  第二种是每周围绕一个主题,每个主题有一组影片配套,称为主题电影周。主题分类灵活,如海盗、巫婆、火星、珍珠港、外星人、发明家。以“灰姑娘”电影为例,全球共有77个版本,挑选了其中3个国家拍摄的5部《灰姑娘》入课,1部必修课,4部选修课,其余为电影自助餐。

  第三种是整合学科电影。根据现有教学体系,给绝大部分科目的绝大部分课文配电影、片断或者是剪辑出的新片子。最后,所有这些资源,全部装入学校服务器,师生可以任意点播。

  鲁迅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想飞上天空,他想钻入蚁穴。”一实验学校的小朋友们在看完电影《变脸王》后,写观后感、续写故事、演讲、说快板、朗诵诗歌、改写剧本并表演、出板报、绘脸谱、剪纸,活动非常丰富。各学校的电影课实验成果,还被编成教材、课件,彼此交流、共享。

  然而,要把电影课在全国大面积铺开,还有一段漫长的路。中国电影已经有101年的历史,而中国人现在平均每5年才进一次电影院,2005年国民真正能看到的国产影片只有30多部。

  很多人对电影课认识不够。日本企业家滕井胜典说:他在日本与学校和政府沟通中,发现大部分人意识不到电影课的意义,认为影视发达,学生平时也不缺电视看,没有必要再单独搞电影课。

  除了对电影的隔膜、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以外,妨碍电影课推广的还有版权、实验经费等多种问题。雷祯孝说:我今年62岁了,我担心哪一天自己突然就不行了。我是一个患了使命狂想症的人,我得在死之前,把普及电影课的事业做好。(半月谈记者 周盛平/半月谈内部版2006年第5期)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