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生态忧患意识不要随沙尘起伏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16:54 新华网 |
新华网兰州4月28日电题:生态忧患意识不要随沙尘起伏 新华社记者宋常青 春天渐行渐远,沙尘天气暂时离去,长时间遭受沙尘袭扰的人们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然而,我们的心情不应因此而彻底放松,漫天沙尘一夜间覆盖北京城的景象、我国北 方地区长时间大范围的强浮尘天气,都在提醒我们增强生态忧患意识,更加努力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近年来,沙尘暴等影响范围大的环境问题频频出现,极大地增强了社会生态意识,也使得环保观念深入人心。但是,一种现象仍不免令人忧虑:人们的生态忧患意识随着沙尘暴等环境问题时起时伏。沙尘暴多了,社会就关注生态环境;沙尘暴少了或者是统计数字上天数、次数有所减少,便开始“自娱自乐”地总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就,盲目认为环境开始好转了。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要求我们更加科学、理性地看待沙尘天气,增强生态忧患意识,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我们多年来的环境保护工作是有成就的,但与我们向大自然索取的财富相比,这些成就微不足道。历史的欠账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失误,都使我们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在西北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是环境恶化的一个结果,但如今已成了环境继续恶化的原因。甘肃的月牙泉被称为“沙漠明珠”,但由于地下水的持续过量开采,水位持续下降,“沙漠明珠”已经有消失之虞。同样,曾有“沙漠绿洲”之称的甘肃省民勤县,因为过度利用地下水如今可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问题不仅仅存在于经济欠发达的西北地区和干旱地区。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因为工业开发带来的铅污染、镉污染,在云南等省份因为开发过程中不注意保护环境造成的地表植被破坏、山体滑坡、塌陷,诸多环境问题都困扰着社会,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这些问题解决不好,经济社会就无法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但不能持续提高,反而可能下滑。 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遭遇漫天黄尘袭击中召开,意义非同寻常,它有助于人们感受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增强生态忧患意识,不因沙尘天气暂时离去而放松警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自觉地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完)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