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青藏公路精神”的实践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9日06:22 光明网-光明日报

  风雪歌,风雪舞。在全长1150多公里的青藏公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几代养路工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筑就了“养路为业、道班为家,人在路上、路在心上,艰苦创业、勤俭养路,甘当路石、奉献终身”的“青藏公路精神”。全国劳动模范、西藏自治区交通厅青藏公路管理局那曲公路段二十四工区工区长多吉在高原养路岗位上用20多个春秋模范实践了“青藏公路精神”,成为养路工人的楷模。

  多吉所在的工区,平均海拔4900米,年平均气温零下5度,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50%。几十年来,十几名养路工人担负着45公里的养护里程。有人说,青藏线上有多少雪花,养路工人就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出生于养路工人家庭的多吉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像父亲那样的养路工人。1983年,多吉的愿望实现了。每逢雨雪天,他带上铁锹,骑着自行车上路巡查。一次,在巡路、排水时,他不慎落入路边的积水中。如果不是被一位过路的汽车驾驶员发现,救了上来,他可能已经殉职在本职岗位上了。

  

“青藏公路精神”的实践者
由于吃苦耐劳,助人为乐,1991年他当选为二十四工区工区长。在多吉的带领下,职工们起早贪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使二十四工区所辖45公里路段好路率等各项指标连续10年取得全局之首,连年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但是,不到40岁的多吉却患上了心脏病、多血脂、气管炎等疾病。1995年组织上安排他到成都治病,病未痊愈,他就提前出院回到工区坚持工作。上级领导多次要把他调到气候好一点的地方工作,但他舍不得二十四工区这个“家”,至今仍坚守在海拔4900米的公路养护生产岗位上。

  1992年,青藏公路管理局党委针对职工子女中待业青年多、生活困难等实际,发出了在确保公路畅通的前提下,利用一切条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兴路富工的号召。多吉多次召开工区全体职工会议,寻找发展三产的路子。他们组织职工和待业青年到牧场捡牛粪出售,将废弃的旧沥青桶收集起来加工成火炉、烟囱卖到市场。同时,在工区生活区和路边,开办小卖部、茶馆、饭馆、台球室、公用电话亭、面粉来料加工厂等。到2005年底,工区三产累计盈利200多万元,较好地解决了职工的实际困难。几年来,他们还从三产盈利中,拿出66.5万元,用于更新养路机械设备,资助特困职工,有力地推动了工区各项工作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整个工区的面貌焕然一新。1995年,多吉所在的工区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称号,1996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多吉2001年被西藏自治区评为“十大优秀青年”,2003年获“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2005年“五一”节前夕,多吉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