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州探索团建创新的“广本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9日06:36 中国青年报

  “有效参与率100%。”最近,一项名为“指导团支部开展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为主题的各项劳动竞赛活动”正在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广本公司”)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团委书记王科一点儿也不敢怠慢,因为活动的效果将直接列入他的年度绩效考核。

  其实,在党办、工会、生产部各团支部,甚至主要领导的办公室里,都贴着一张“

团委2006年目标管理计划表”,从“降耗增效”、“公民道德教育”、“企业青年之间的沟通交流”,到“团组织建设”、“培养团队精神”等,都被作为管理项目进行详尽的规划,并且指明了责任人、活动达到的效果和进度。记者数了数,共有24项活动,排满了12个月。

  广本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8年的非公企业,由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按50∶50的股份比例,合资建设经营。35岁以下青年员工有3665人,占职工总数的81.7%。职工平均年龄27岁,其中一线工人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

  怎样让青年的蓬勃朝气与企业的创新发展结合得更好?王科告诉记者:“主要是通过团组织来扶持各类青年社团成长,使社团成为青年与企业共赢发展的桥梁。”几乎与公司同时成立的广本公司团委经过近8年的探索,走出了党工团一体化建设,重点扶持、培育、发展青年社团,以社团为支点,延伸团组织的工作手臂,进一步影响、维系、教育青年并取得青年与企业双赢的路子,实现团组织对企业青年的有效覆盖。

  一开始,在广本公司开展青年工作并不顺畅。广本公司团委在成立之初曾经组织过一些简单的活动,但却遭遇“要人没人,要钱没钱,企业不认可,青年不参与”的尴尬局面。

  “关键是要找好切入点,才能使活动在企业中发挥辐射作用。”广本公司党办主任曾翼举了个例子,以前一直困扰着总装车间的“台车装载”问题,因为零件的运输速度,限制了工作效率。下班之后,曾翼和小组其他员工便自觉留下来列出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且根据车型、民间工艺、相关资料研究对策,通过几个月的改善、实践、跟踪、对比,再将工艺标准化,大大提高了运输速度。

  此后,在公司举行的活动中,青年员工以团小组或其他组合的小团体为单位,及时发现、解决企业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团组织还将这项活动与创新创效活动结合起来,鼓励青年员工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据统计,参与的小组和人数从2000年的38个小组244人扩展到2005年的571个小组3500人,其中80%以上是团员,青年参与率超过90%。

  “一个人就能操作几十台设备!”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团委书记肖逢春骄傲地告诉记者,在公司举行的“一岗多能、多岗位练兵”活动中,通过开展让一个员工同时掌握两个以上岗位的操作技能培训,实行不定期轮岗,练就了一大批青年岗位能手。

  以涂装科团支部为例,能够胜任5个以上岗位的员工占26%;能够胜任4个岗位的员工占15%;能够胜任3个岗位的员工占26%;能够胜任两个岗位的员工占33%。

  据王科介绍,如今,兴趣小组、志愿者协会、摄影小组等各种青年社团,仅公司层面的就有10多个,如果包括车间、班组在内,社团组织就更多了。据统计,参加1个以上社团或兴趣小组的青年员工占70%以上,一些兴趣广泛的青年员工甚至参加了五六个社团组织。这些社团覆盖了学习、生产和生活等各个领域,强化了青年员工的素质,帮助青年员工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促进青年员工全面发展。

  团广东省委书记邓海光评价说:“正是广本公司的团员青年创造了广本速度。”很明显,多数新型社团贴近青年的兴趣爱好,但绝不仅仅是满足青年的兴趣爱好。在团组织的引导下,不少青年社团开展的活动立足青年的建功成才需求,并直接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

  “做好青年工作,就做好了公司党群工作的一半。”广本公司党委书记、工会主席陈穗生说。

  广本公司在近8年的发展中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产销量从1999年的1万辆猛增到2004年的20多万辆,利税则从1999年的2.2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360多亿元,为广州乃至广东地方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并推动汽车产业成为广州的支柱产业之一。广本公司还先后获得“广东省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广本公司团委组织的活动,每次都有90%以上的青年参加,团员队伍由初期的170人发展到现在的1628人,占职工总数的37%,团组织在所有车间覆盖达到了100%,18个团支部覆盖了公司的所有生产一线部门和管理、后勤部门,每个团支部下设若干个团小组,包括在北京、上海两个派出机构的所有车间也都成立了团小组。

  广本公司团组织在与企业经营发展、党群工作、青年社团、青年员工的关系中找到了自身的准确定位,探索出“社团覆盖、活动凝聚、创新创效、共赢发展”的非公企业团建创新模式。团广州市委书记李自根评价说:“创新模式关键是体现了一个‘共’字,实现了‘五联动’,即:企业发展带动党群工作,党群工作带动团组织,团组织带动青年社团,青年社团带动青年员工,青年员工推动企业发展,从而形成互相促进、良性循环、共赢发展的有机整体。”

  本报广州4月28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