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俄82岁老人仍做对华广播(我的外国朋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30日07:56 环球时报

  

俄82岁老人仍做对华广播(我的外国朋友)
桑菲洛老人孙锋摄在俄罗斯之声国际广播电台华语部的专家中,有一位传奇的八旬老人——瓦西里·阿列克谢维奇·桑菲罗夫,他的中文名字叫桑菲洛。半个世纪前,他的人生就和中国联系在了一起。

  被星星庇护的人

  俄国有这样的谚语:“大难不死,必是有星庇护。”在苏联抗击德军的战场上,桑菲洛真可谓九死一生!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对苏联不宣而战。当时17岁的桑菲洛刚刚结束大学一年级的学习,毅然申请到前线作战。“空降兵的担子最重,也最危险,攻坚战是家常便饭!有一次,我和我的两个部下在一棵大树下隐蔽,突然一颗炮弹在我们周围两三米处炸开,那两个小伙子再也没能爬起来,我却毫发无损。”老人觉得自己很幸运,他说:“一定有一颗星星在护着我!”

  从最初修筑防御工事到后来成为空降兵连长,桑菲洛参加了多场重要战役并屡次立功,还曾获得两枚红星勋章。战争结束后,他恢复了学业,被派到苏联外交部高级外交学院学习,在那里他对汉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刘少奇做翻译出了差错

  1951年外交学院毕业后,桑菲洛被先后派到苏联驻北京和乌鲁木齐使馆、领事馆工作。

  桑菲洛说:“我很幸运,能够成为重要历史时期中苏领导人一系列会晤和民间交流活动的见证人与参与者。”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经常到苏联使馆做客,但给老人印象最深的,是在“纪念《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四周年”的活动上为刘少奇做翻译。老人回忆说:“当时我既兴奋又紧张,这种亢奋让我提前把刘少奇的俄文稿说完了,当我发现刘少奇又继续说下去时,才意识到自己念快了。好在那是结束时的答谢词,并没有引起外交争端,刘少奇也很宽容地看待了这件事。”

  在华期间,桑菲洛还多次陪同各种苏联文化代表团到中国各地参观访问。中国人的热情和友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这些朋友总是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友谊的手”。

  由于需要接待苏联的文艺团体,桑菲洛常和苏联的知名演员接触。“我当时英俊潇洒,不仅是帅气的外交官,还是二战功臣,熟悉中国,漂亮的女演员都抢着和我说话。我和谁多说了几句,就会有人吃醋!呵呵。可我的妻子最美丽,我更爱她!”

  在中国工作的日子成为老人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1962年桑菲洛回到了苏联,至今回忆起故宫、颐和园、天坛、京剧、北京烤鸭,老人仍津津乐道。

  82岁仍在工作

  回到苏联后,桑菲洛成为苏中友好协会的成员,积极参与一切促进苏中友好的活动。1969年,老人开始从事对华广播工作,还曾担任过俄罗斯之声华语部的主编。

  虽然已经82岁了,但桑菲洛仍在工作,甚至还学会了使用电脑,可以自如地进行文字编辑。他说:“在家里我待不住,工作是我生命的动力。特别是这份工作和中国有关系,让我每天都很开心。我喜欢中国,喜欢中国人民,更喜欢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每到他值班时,除了必要的时事新闻,桑菲洛总会多介绍些俄罗斯文化、艺术、风土人情,也让中国听众更加了解俄罗斯和这里的人民。

  桑菲洛总爱戴一顶北京制造的深色鸭舌帽,家中酱油、香油等中国调料从不间断,他的妻子和儿子也养成了中餐饮食的习惯。至今,他的儿子谢尔盖见到记者,总要打听莫斯科哪里又开了中餐馆,味道怎么样,是川菜还是鲁菜。

  打开桑菲洛的公文包,里面永远都放着他在中国时的照片。“我和毛主席的合影不知哪次活动被人借走了,再也没还!我现在把这些最珍贵的照片带在身上,只许看,不外借!”▲

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韩晓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