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日韩电子产业“三国演义”(经济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30日07:56 环球时报

  走进国内任何一家规模较大的电子商场,随处可见日本、韩国和中国的电子产品。这些品种繁多、功能各异的商品每天都在无声地较量、见证着中日韩在电子产业上的激烈竞争。而在竞争的同时,中日韩这三个世界电子产业大国也在探索携手合作的道路,并已初步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

  日韩电子产业相互较劲

  “这段时间,一直萎靡不振的日本LCD(液晶显示器)业界正全面扩大投资。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韩国、日本和台湾将进一步展开激烈的竞争。”韩国三星电子LCD部门负责人李相浣说。

  “日本电子业界正对韩国展开反击!”《朝鲜日报》不久前报道,世界第五大LCD企业夏普计划在今后的2到3年时间里,每年在LCD领域投资2000万日元(100日元约合6.7元人民币),着手赶超韩国。日本最大的电子企业松下集团则在去年夺回了世界第一大等离子显示器生产企业的宝座。

  另据《日经新闻》报道,东芝集团刚刚宣布投资5000亿日元,以增加在数码相机以及手机上储存影像信息所用的“NAND”型大容量快闪内存的产量。“东芝要将生产能力增至原来的3倍,从而赶超韩国三星。”虽然东芝最早开发出了“NAND”闪存,但去年它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还不到三星的一半。

  面对日本同行的挑战,韩国电子业界也不示弱。2月15日,韩国电子产业振业会、半导体产业协会等6个电子产业团体发表《电子产业发展前景2015年宣言》。这份文件宣称,韩国将在2015年实现电子产品年出口额达3000亿美元、占据世界电子产品市场14%份额的目标。届时,韩国将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和中国之后世界第三大电子产品出口国。韩国政府期望到2015年,韩国电子产品的总产值将从2004年的212万亿韩元(100韩元约合0.83元人民币),增加到590万亿韩元,电子产业就业人数达到70万。

  中国电子产业还不具备同台竞技的实力

  日韩电子大战在两国媒体上炒得很是火热。记者发现,这些文章中都很少提到中国,这反映了一个事实:中国电子产业还不具备和日韩同台竞技的实力。

  从数据上来看,中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电子产业大国。去年计算机、手机、彩电等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新一代视听产品、通信网络设备、新型显示器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达到4887.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4.4%。其中,出口2681.7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5.2%,增速达到29.2%。中国电子产品出口占全球电子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而在这些令人兴奋的数据背后,整个中国电子产业正面临着严峻挑战,特别是民族基础电子企业,大都陷入了销售利润日趋稀薄、核心技术欠缺的窘迫境地。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持续不断的国际贸易摩擦以及商业壁垒也给中国电子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中日韩电子产业互补性很强

  在中日韩三国电子竞争硝烟弥漫的同时,不少企业也在探索合作的道路。

  “中日韩三者的合作要远远大于竞争。”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理事长渡边修对本报记者说。

  “韩国在半导体、液晶显示器方面领先,中国在白色家电方面的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日本则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社长洪基和告诉记者,中日韩三国在电子产业方面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弱点。“中国尖端技术能力不足,核心器件产业薄弱;韩国核心技术也要依靠进口;日本则存在劳动力和标准化主导能力不足的问题。”

  如何规避各自的不足,发挥各自的优势?日本富士施乐公司的专务董事吉田晴彦认为:“现在最佳的生产模式是在日本研发,在韩国做一些软件的开发工作,生产关键零部件,在中国总装。”

  三国合作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事实上,吉田晴彦说的这种模式早已经被日本和韩国的许多大企业所采用。“2004年,我们公司在中国、韩国生产的复印机已经占到总产量的62%,到2008年我们准备把这个数字提升到90%。”在东京富士施乐总部,吉田给记者提供了一些详尽数据:富士施乐在日本有6800名职工,其中研发人员占了5200名(76%)。该公司在韩国的子公司有职员1800名,开发只有200人(11%)。富士施乐在中国有三家企业,深圳(3800人)、东莞(1900人)从事总装,上海(100人)完全从事开发。

  按富士施乐现有的体制,日本负责技术开发和商品策划;韩国主管图像输入装置的开发及相关零部件的生产;最后把开发出来的技术、核心零部件拿到中国来,与中国的图像输出装置、其他机械部件组合在一起,总装成产品,向全世界销售。

  “我们在中国的生产量增加后,在韩国的图像输入装置的生产量也开始增加。”吉田晴彦说,“为了保持我们的技术领先地位,我们在研发上的投入更大、更快。如果将来中国的开发能力、生产能力超过了日本,我们也可以根据现实逐步调整。”

  日本索尼和韩国三星的合作也提供了一个双赢的模式。2001年,三星与索尼的合作仅限于提供闪存方面的合作,但到了2004年已经发展成为交叉实施专利特许,开始共享2万件专利,到2005年,双方进一步在研发上开始合作。

  “日中韩三国在经济上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最终能在东北亚建立起一个经济联合体。”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理事长渡边修这样认为,许多中韩企业家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从目前全球电子产业的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如何在竞争中不断探索合作,寻找共赢之路,是三国电子企业未来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本报特约记者 高松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